您的当前位置:易达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大堰河——我保姆,(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时间:2023-05-27 13:25:01 浏览次数:
导读: 6 1大堰河——我的保姆(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6 1大堰河——

6.1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二单元 6.1 大堰河——我的保姆 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体会这一形象的意义,品味《再别康桥》的“三美”。

2.理解意象和情感等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理解现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3.陶冶艺术情操,激发鉴赏现代诗歌的兴趣。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艾青的生平及诗歌写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感受大堰河人物形象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文章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诵读中品味人物形象,体会诗人感情。

难点:理解描述性意象的运用及作用。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二、写作背景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追溯诗人身世,可以为我们找到解读这首诗的钥匙。

艾青1910年出生于浙江金华畈田蒋村一个地主家庭。据说艾青出生后,一个算命先生说他命中“克”双亲。于是,他被送到本村一个贫苦农妇“大堰河”家抚养。艾青在“大堰河”家里住了五年,到了读书的年龄才回到父母家里。亲生父母对他非常冷漠,他幼小的心中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暖。艾青后来说过他“从小就等于没有父母”,只有“大堰河”这个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她的乳儿,给了他温暖的母爱。

1932年,艾青因为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的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花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大堰河──我的保姆》。

作者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其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等,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代表性作品除了这首诗之外,还有《手推车》《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

四、题目解读 艾青的保姆大堰河,是离艾青老家五里远的大叶荷村人,很小就被卖到艾青的家乡——畈田蒋村当童养媳。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人们只好用她的出生地“大叶荷”称呼她,浙江金华方言中,“大堰河”与“大叶荷”谐音,因此,把她叫成“大堰河”。大堰河一生命运非常悲惨,与前夫生了三个孩子;
前夫死后,从邻近村招赘,又生了两个孩子。那时农民生活非常艰难,除了苛捐杂税,还有地主盘剥。大堰河孩子多,生活更是艰难,她受尽煎熬,仅四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节):写大堰河得名的原因及大堰河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部分(4-8节):集中刻画大堰河勤劳、善良的品质,抒发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与尊敬。

第三部分(9-11节):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和家人的悲惨遭遇。

第四部分(12-13节):表达写作目的和对大堰河的贊美、思念之情。

六、全文分析 1.读1、2节,思考:“大堰河”与“我”各有什么特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出现三次,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第1、2节为第一部分,写“我”和大堰河虽然阶级出身不同,却有着割不断的血肉联系,“我是地主的儿子”,却“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诗从一开始就显示了它鲜明的叙事性质。而重叠反复地咏叹“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是反复的修辞手法,为全诗奠定了浓郁的抒情基调。

2.阅读诗歌第3~10节,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3节运用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意象 意境 情感 气氛 雪压草盖的坟墓、檐头枯死的瓦菲、被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 ①________ 深情的怀念、低沉的哀思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①荒寂衰败、萧索凄凉 ②一组冷落凄清的景物构成一幅令人伤感悲凉的画面,为全诗罩上悲剧的气氛 (2)第3节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
第3节,运用了反复、排比,“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大堰河已经故去,诗人描述了她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

(3)第4节运用了什么修辞和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运用排比、反复的手法,八个排比句即八个细节,铺叙大堰河极度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
写出关心、照料、温暖、爱抚乳儿,抒写大堰河的勤劳与善良。诗人饱含深情地回忆起“我”与大堰河一起度过的贫苦、然而却让“我”感到无限温暖的生活。“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之后”,连续用了8个“在你……之后”的句式,为读者真实地再现了大堰河勤劳操持家务的情景。在这些话语中,我们能感到大堰河勤苦操劳、仁爱善良的行为在“我”心中投下了母爱的光辉。

(4)阅读第5节,思考:“我”离开保姆,大堰河卸去一身重担,为何她却流泪了?哪个词表明“我”不情愿离开大堰河? 明确:
在这泪水里,包含着对乳儿无比真挚的感情。“被”“领回”。第5节仅4行,叙述了“我”离开大堰河时的情况。虽然是简短的过渡,诗人却捕捉了离别场面中最令人心碎的一幕:“啊,大堰河,你为什么要哭?” (5)阅读第6节,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自己陌生的家?有何作用? 明确:
从住、穿、吃三个方面描写。跟“我”在大堰河家的生活形成对比。一方面突出了“我”的亲疏和爱憎;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并与第4节一样,连续使用排比长句,表现“我”在自己家里的陌生感、拘束感。

(6)阅读第7节,思考:大堰河在地主家劳动要做哪些事?大堰河从事这些劳动时的神情怎样? 明确:
六个排比:不论冬夏,不分寒暑,年复一年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含着笑,不停地劳动表现了大堰河勤劳、纯朴、宽厚、善良。也表现她命运悲惨,极容易满足。第7节,写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为了生活”,“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连续使用六个“她含着笑……”,一方面写出了她劳动时的乐观态度,另一方面写出了她为了自己的家而付出的艰辛。每一句都展现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画面。

(7)第8节:哪些细节表现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明确:
第8节,年节里她为乳儿忙着切冬米的糖,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显要的位置上,她情不自禁地逢人便夸她的乳儿,就连做梦,也盼望乳儿得到幸福。这几个感人的细节,说明大堰河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她的乳儿,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

(8)阅读第9节,思考:作者写大堰河死时还念着乳儿的名字,为何这么写? 明确:
表明大堰河深深地爱着她的乳儿,同时表达作者因未能最后看一眼乳母大堰河而内疚悲痛的心情。

(9)阅读第10节,思考:第10节写大堰河一生劳苦之重与死时葬殓之薄,这节运用了不少定语来修饰,找出来,说说这些修饰语的作用。

明确:
“四十几年的”“数不尽的”表明大堰河一生凄苦之沉重;
“四块钱的”“几尺见方的”“一手把的”表明安葬之简陋。其中蕴涵了诗人对不公正的社会的愤慨,也含着对大堰河深深的悼念与歉疚。

(10)3~10节是诗歌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
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3.阅读诗歌第11~13节,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阅读第11节,思考:在这一节里写“我”与大堰河后代在感情上的联系,你能找出表达这些感情的语句吗?试作分析。

明确:
“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一句,表明诗人对大堰河后代悲惨命运的同情,对旧世界的憎恶;
“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一句,表明诗人与被压迫遭痛苦的阶级弟兄心连心。

当“我”漂泊回故土时,和大堰河的儿子们碰见了,诗中把这说成是“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前更要亲密”。而在第6节中写“我”回到自己家中,却说成“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
且看着“不熟识的妹妹”,一切都感到“忸怩不安”两相对比,诗人的亲疏爱憎何等鲜明。

(2)第12节是诗人呈给大堰河的挽歌,诗人赞美的仅仅是大堰河吗? 明确:
不是。

诗人把对大堰河的爱升华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爱,本节诗中诗人深情地写道:“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3)阅读第13节,思考:此节内容是写什么?有什么作用? 明确:
呈给大堰河的赞美诗。作者用呼告手法,直接抒发对大堰河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爱戴之情,是全诗感情发展的高潮。

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并将这种情感扩大,“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直接抒发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敬爱之情。

4.这首诗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中国农妇最真诚的颂歌。朗读这首诗,结合有关诗句,说说诗人笔下的大堰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体会诗人对这一形象所寄托的思想情感。

明确:
①大堰河是勤劳的,她用她“厚大的手掌”洗衣、做饭、养鸡、喂猪,终日操劳;
她又是善良的,她永远是“含着笑”去做每一件农活,安命乐天,质朴乐观;
她又是慈爱的,纵使在终日劳作的疲惫之后,她仍然不忘记同样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她还是博大的,她像亲生母亲一样,“深爱着她的乳儿”,“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她梦想能“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这个原本不太高的希望即使只能是“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她也心满意足了。

②然而,她又是悲苦的,贫苦、劳累的生活过早地夺取了她的健康,年近40岁就“含泪地去了!”③大堰河就是中国劳动妇女的缩影,她默默无闻、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地奉献自己生命中全部的爱,她是平凡却又伟大的母亲。所以诗人才无限深情地唱出了“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诗人通过赞美大堰河,寄托对大地上所有像大堰河一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2.这首抒情长诗中有许多叙事成分和细节描写。试找出几例,说说它们对表达诗人情感所起的作用。

明确:
这首诗的叙事成分与细节描写是融为一体的,诗的感染力就来自真切而具体的生活细节描写。如第4节一口气用8个排比句“在你……之后”,这8个排比句其实就是8个生活细节,一方面具体地铺叙了大堰河极度的贫穷和繁重的家务劳动,另一方面表明大堰河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照料着乳儿,时时给他以温暖,处处给他以爱抚,充分表现出大堰河的善良、勤劳,对乳儿无私的爱。

再如诗的第8节,通过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真切地表现了她对乳儿的感情:年节里,她为乳儿忙着切冬米的糖,把乳儿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显要的位置上,她情不自禁地逢人便夸赞自己的乳儿,就连做梦,也盼望乳儿得到幸福,尽管这美妙的梦境连对人说都不可能。这几个感人的细节,说明大堰河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她的乳儿,充分表现了大堰河美丽丰富的内心世界。正是这样的伟大、无私的保姆——母亲,才使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唱出爱的赞歌。所以,没有细节描写,就不会有如此的感染力,诗人的情感就无从表达。

3.这首诗大量使用排比句式,多个诗节的首尾重复。反复朗读有关诗节,揣摩其表达效果。

明确:
这是一首抒情诗,但它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在娓娓动情的陈述之中,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深沉的挚爱。全诗不断使用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这种感情更加凝重、隽永。第4、8节都是这样。诗中多次运用排比,使内容凝练,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如第1节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了对大堰河的深情。第3节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节、第6~11诗节中,也都采用了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宛转,加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七、中心思想 本诗是一首自传性抒情诗。诗人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塑造了大堰河勤劳、善良、宽厚和淳朴的形象,写出了当时农民的悲惨命运,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对千千万万的劳动群众的同情与关注,表达了对黑暗的旧世界的痛恨。

八、写作特点 1.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
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
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
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 2.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表达效果。

3.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4.形式灵活。不押韵,长句、短句结合,章节长短不齐,整句和散句错落。在奔放与约束之间取得协调,在参差与变化里取得一致,在繁杂的细节中提炼出单纯的意象。

九、补充资料 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得名。

布置作业 大堰河死后若干年,假如艾青携妻带子去为大堰河扫墓,请发挥合理想象,他会说什么呢? 课后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普希金 在西伯利亚矿坑的深处, 望你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 你们的悲痛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志向, 决不会就那样徒然消亡。

灾难的忠实的姊妹——希望, 正在阴暗的地底潜藏, 她会唤起你们的勇气和欢乐, 大家期盼的时辰不久将会临降。

爱情和友谊会穿过阴暗的牢门, 来到你们的身旁, 正像我的自由的歌声, 会传进你们苦役的洞窟一样。

沉重的枷锁会掉下, 阴暗的牢狱会覆亡—— 自由会在门口欢欣地迎接你们, 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1.对上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第1小节中“坚持着高傲的忍耐”,是作者对被流放的十二月党人的赞扬,勉励他们不要放弃崇高的理想。

B.第2小节中诗人把“希望”说成是“灾难的忠实的姊妹”,表现出革命者感觉前途渺茫,对革命一时失去了信心。

C.第3小节是说爱情、友谊会伴随着囚徒们的牢狱生活,鼓励十二月党人要有生活的勇气,必胜的信念。

D.这是一首政治抒情诗,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对十二月党人的同情和敬意。

2.下列对这首诗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诗歌中,“枷锁”象征沙皇专制制度的束缚,“利剑”象征革命者继续战斗的精神。解放农奴,推翻沙皇暴政,普希金的这首诗歌本身就好似自由的歌和一把利剑。

B.第4小节,作者采用含蓄的笔法,号召人们拿起武器,投入到战斗中去。

C.在这首诗中,拟人、对比、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D.这首诗歌写于特定的年代,表现出战斗者的豪情。虽然起义失败但诗歌的基调高亢,豪迈奔放,充满了必胜的信念。

3.在开头部分诗人为什么要寄语那些“囚徒”要“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 4.普希金在写《致西伯利亚的囚徒》时,仍受当局的监视,为什么还把他的诗歌称作“自由的歌声”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B.“革命者感觉前途渺茫,对革命一时失去了信心”错误,应该是表现出革命者的不屈精神和乐观态度。故选B。

2.答案:B 解析:B.“含蓄的笔法”错误,“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利剑代表着武器,代表着斗争,是直接号召人们拿起武器,投入到战斗中去。故选B。

3.答案:因为诗人知道,在矿坑深处服苦役,犹如在地狱里挣扎,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才能支撑,肉体的折磨决不能使高贵的灵魂屈服。

解析:解答本题,考生需要结合这些囚徒所处的环境来分析诗人寄语他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的原因。“在西伯利亚矿坑的深处”展现了这些囚徒的处境,没有人身保障,被剥夺了自由和权利,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被人监管着服苦役,此时此刻,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坚持下去需要完全的意志和和坚定的信念,所以诗人告诉那些“囚徒”“望你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这是诗人对这些囚徒的期望,期望十二月党人忍耐这种艰苦,在忍耐中保持着高傲的精神,对沙皇的残酷迫害决不屈服。

4.答案:普希金把自己的诗称作“自由的歌声”并不仅仅因为他在牢狱之外,而是指他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反对专制、歌唱自由的理想追求,这种追求永远不会停止。

解析:由题干可知,考生可以结合普希金当时的现实处境和他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来分析他把自己的诗歌称作“自由的歌声”的原因。“自由的歌声”是指不受拘束、不受限制的歌声;
结合诗歌中他对那些囚徒的寄语“在西伯利亚矿坑的深处,望你们坚持着高傲的忍耐的榜样”“正像我的自由的歌声,会传进你们苦役的洞窟一样”以及题干中“受当局的监视”可知,普希金不在这牢狱之中,所以这“自由的歌声”与他在牢狱之外这一现实处境有关,但又并非仅限于此。结合第二节中的“希望”,诗人用“忠实”来描绘革命胜利的希望,表明普希金对这个希望的实现坚信不疑;
如第四节,这是对未来的瞻望,“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阴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在门口欢欣地迎接你们”意味着沙皇的专制统治必将被推翻,革命必将胜利,诗人在诗歌中充分展现了他的理想追求,展现了他对推翻沙皇统治的信心,这“自由的歌声”传递出的恰恰是这种永不停息的追求。所以他把自己的诗歌称作“自由的歌声”。

2

本文链接:https://www.gxcjt.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4871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易达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20004951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