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易达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经济与生活,教学设计

时间:2023-07-04 08:05:04 浏览次数:
导读: 第9课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一、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三单元第3课,对世界经济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总结与

第 9 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第三单元第3课,对世界经济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总结与升华,本单元前两课分别是《古代的商业贸易》《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从时段上讲,本课讲述的是20世纪也就是现当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古代的商业贸易》讲述的是古代商业贸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讲述的是近代商业贸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三节课关联中外、贯通古今,从古代到现当代,商贸活动从地方性行为扩大发展为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的活动,逐步呈现出全球化趋势。全球化的商贸、金融进入20世界,伴随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教材编写者将本节课分为三个子目,第一子目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第二子目为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第三子目是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第一子目是将必修关于20世纪中外经济史的情况作了简单的复习,这部分知识也作为国际金融与国家贸易发展的背景。这部分涉及到的20世纪世界经济情况:垄断资本主义、苏联的斯大林体制、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苏东剧变、第三世界经济的发展、国家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等。这部分内容很多,通过提点带面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建立必备的知识基础。这部分涉及的中国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一带一路”等。这些知识学生较为熟悉,可以通过活动的形式锻炼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第二子目是国际贸易的发展情况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部分涉及的知识有:经济大危机与各国的贸易保护政策、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1995年成立的WTO、技术推动贸易发生的新变化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这部分在必修知识的基础上加入了技术变革的维度,需要从现实生活的角度给学生展示。第三部分是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部分涉及的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5年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他们分工各异,一个负责重建国际货币制度,维持汇率稳定;
一个负责鼓励对外投资、促进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成为主流趋势,各类金融企业层出不穷、不断涌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生活的便利。但是金融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甚至能引发全球性质的金融大危机。人民币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力也不断增加,有力促进了世界金融秩序的发展,在世界贸易、金融体系中不断发出中国声音。

二、 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大体的了解,对于阶段性质的大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调整也是必修的重点知识,学生较为熟悉。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学生记忆可能有些模糊。另外,建立中外联系的能力有待提高。

2. 学生具有一定读图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但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分析、综合、比较,作出合理论述和解释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3. 学生具有一定的概括总结能力,能够根据材料进行归纳,但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新事物的迁移能力仍要加强。

4. 学生对于阿里巴巴、淘宝等新型贸易形势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都可以作为良好的教学素材,深化学生对于技术改变生活的理解。

策略:通过史料展示具体的20世纪中外经济联系事例,建立学生的时空观念,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核心素养;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锻炼学生的提取信息、组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了解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脉络。(史料实证)
2. 通过阅读教材,建立时间轴了解WTO、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过程。(时空观念)
3. 借助史料与图片等能够得出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4. 通过史料与课堂探究,了解中国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家国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贸易、金融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中外经济联系、新时代技术对经济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相对来说是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物联网的图片:
出示问题:
词语背后的历史: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体现了当今经济领域怎样的变化?(技术影响力越来越大,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观察图片,结合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通过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联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引入技术改变生活的观念。

一、从中国观世界 初观:
出示材料介绍郭嵩焘的丰富人生经历,同时展示郭嵩焘对西方经济的看法 1.一观世界经济:经济大危机与中国 展示文字材料并提出设问 2.二观世界经济:苏联与中国 展示文字材料并提出设问 3.三观世界经济:第三世界与中国 展示文字材料并提出设问 4.四观世界经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 展示文字材料并提出设问 5.小组合作,情景探究一 阅读图片与文字材料,听教师对郭嵩焘的介绍,建立中外经济联系的观念 阅读史料,概括总结国民政府1935年币制改革与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息息相关,并且这一举措也与当时国家干预经济的世界潮流相符合。

阅读史料,概括总结20世纪20年代国内计划经济思潮盛行的背景有民族矛盾、苏联一五计划成就突出等;
苏联计划经济影响分别从理论与现实;
国内与国外几个角度来分析。同时也要联系苏东剧变的史实。

阅读史料,概括总结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宣言的背景有南北贫富差距大;
不合理的政治经济秩序;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不利,非洲问题诸多等等。中国的主张是合作对话、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

阅读史料,概括总结“一带一路”的背景:中国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
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要求;
适应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需要;
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存在诸多问题与不合理现象,需要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合作探究,结合随后提供的相关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参考要点:
总趋势—在曲折中快速发展;
分时段、主体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
战后发展中国的经济建设等等;
原因分析—政府的干预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贸易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等等;
提出出建议—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深化对外开放;
顺应全球化趋势等等。

展示图文资料,引导学生从图片、文字中提取信息,提升学生概括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时空观念。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获取、总结、解读信息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素养。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获取、总结、解读信息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素养。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 创设情境,中外联动视角撰写研究报告,引导学生体会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提升家国情怀。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概括、解释,培养历史解释素养。锻炼学生提取信息、重新组织进行文字表达的能力。

二、从世界观中国 1.展示保罗罗默的图文材料,介绍他对中国经济的看法 2.小组合作,情景探究二 3.头脑风暴 提出设问,经过两个合作探究,归纳20世纪中国与世界经济都快速发展,共同的原因有哪些? 进一步引导学生回顾关贸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知识 在之前基础上,突出技术的重要性,出示材料,给学生解读介绍 阅读图文资料,听取教师对保罗的介绍,进入新的情景 合作探究,结合随后提供的相关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参考要点:
总论点—“中国崩溃论”出于对中国的偏见,是没有根据的;
对材料进行分类、解析—可以将经济资料分为消费、投资和外贸三个大类,进行数据解读;
剩余资料表明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等等;
总结—中国依然存在不足,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等等;
但未来走势是向上的,“中国崩溃论”不攻自破 阅读材料,分析归纳,组织表达 阅读材料,分析归纳,组织表达 阅读材料,分析归纳,组织表达 阅读材料,分析归纳,组织表达 回顾两个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总结20世纪中国与世界经济都快速发展共同的原因有:贸易、金融与技术的快速发展。

听教师的讲解,树立技术重要性的观念。

创设情境,中外联动视角撰写研究报告,引导学生体会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广阔的国际视野,提升家国情怀。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概括、解释,培养历史解释素养。锻炼学生提取图文信息、重新组织进行文字表达的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概括、解释,培养时空观念意识。

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从技术看生活 三、从技术看生活 结合教材出示两则材料介绍技术对金融外贸的影响 总结 阅读教材,结合所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技术对生活影响,要点如下:总论点—技术是把双刃剑,便利了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一些隐患 ;
益处:结合生活体验,比如:方便购买全球的商品;
贸易便利化,催生了新的产业体系;
方便获得金融服务,有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等等;

隐患:数据隐私泄露;
金融电信诈骗等等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概括、解释,培养历史解释素养。锻炼学生提取图文信息、重新组织进行文字表达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树立古今中外意识,全面看问题的意识。

课堂小结

本文链接:https://www.gxcjt.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011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易达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20004951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