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易达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浅谈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时间:2023-11-10 08:20:05 浏览次数:
导读: 摘要情境教学是在新课改下,教师在关注如何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真正做到

摘 要 情境教学是在新课改下,教师在关注如何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更加关注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更加重视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下,越来越多的小学数学教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逐步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容易出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进一步研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该如何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为根本出发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融合,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操作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使课堂真正做到省时高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创设情境 Abstract Situational teaching is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eachers are paying attention to how to impart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how to make students better to absorb knowledge, take the student as the main body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a kind of teaching mode.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create the teaching situation, change the previous way of teaching,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Aiming at creat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situation is easy to appear problem, a detailed analysis of a problem, and further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should be how to create the teaching situation better.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requires the teacher to closely contact the students' life, from the life experience of the student and the existing cognition. In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situation, create the story situation, game situation, operation situation and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make students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mathematics study, make the classroom truly save time efficiently. Key Words:primary mathematics;
situational teaching;
create situation 目 录 摘 要………………………………………………………………………………I Abstract…………………………………………………………………………II 1.前言 …………………………………………………………………………… 1 1.1研究背景…………………………………………………………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1 1.2.1国外研究现状…………………………………………………………… 1 1.2.2国内研究现状…………………………………………………………… 1 2.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理论概述……………………………2 2.1教学情境的概念…………………………………………………………2 2.2 相关理论基础……………………………………………………………2 2.2.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 2.2.2最近发展区理论…………………………………………………………2 3.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分…………3 3.1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3 3.1.1只在引入时创设情境……………………………………………………3 3.1.2为“装饰”课堂而创设情境,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脱离…………3 3.1.3“生活味”浓厚,“数学味”淡薄………………………………………4 3.1.4形式丰富多彩,但实效性差……………………………………………4 3.2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问题的成因分析…………………4 3.2.1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4 3.2.2教师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不深……………………………………………4 3.2.3 对课程标准了解不够深入………………………………………………5 4.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境 …………………………………5 4.1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5 4.2 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学生愉快学习 ………………………………6 4.3创设故事情境,促进学生投入学习……………………………………7 4.4 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 …………………………8 4.5 创设问题情境,带着问题学习数学 …………………………………9 4.6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9 5.结束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 谢 ……………………………………………………………………12 浅谈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境 一个恰到好处的情境创设,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而问题和探究意识会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方法不断更新,小学数学老师越来越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教学,让枯燥的数学学习转变为在快乐的氛围下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此,通过对教学情境的解读,以及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进一步研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该如何更好的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思想里就有情境教学思想的萌芽,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并形成了“对话模式”,被认为是情境教学的萌芽。美国教育家杜威进一步发展了在教学中运用和创设情境问题。他认为:“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 [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情境教学,在国内影响最大的是李吉林老师的语文情境教学。李老师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究情境教学,经过30多年的探索,创立了具有我国文化特色的教育模式。李老师从中国传统的“意境论”中得到启发,结合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情境教学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李老师曾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通过创设探究的情境,让儿童伴随快乐的情绪,积极进行思维活动,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启迪儿童的数学智慧[2]。栾庆芳、朱家生在数学教学通讯中发表了文章《数学情境教学研究综述》论述了情境教学的内涵[3]。

2. 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理论概述 2.1 教学情境的概念 情境在《辞海》中认为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具体条件”。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它的特点是行真、情切、意远、理蕴。有“情”有“境”,“情”引领“境”,让学生在多元感知中激活经验、兴趣、情感、思维,融入建构学习的过程,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呈现采用特定的方法,从而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巧设桥梁,把学生引入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而是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4];
也就是说,建构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这两个维度提出质疑,强调的是知识的动态性。获取知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结果,而是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地更新并且随之得出新的猜想和证实。并且,知识与并不能对世界的法则进行精准地概括与解释,而是需要要通过对具体的情境进行具体地分析,从而进行再创造。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当个体遇到新的信息或新的刺激时,会先基于自己相关的知识经验,依靠自己原有的认知能力去同化它,使得达到暂时的平衡;
当同化失败时,个体就会通过顺应的方式,也就是通过调整原有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以求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即新的平衡。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换个方式说就是认识上的适应,即是个人意义的知识内容。平衡过程调节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引起认知结构的一种新建构[4]。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在与实际应用活动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的,学习的目的是处理实际生活中面对的问题,学习内容要基于真实存在的情境,而不能对其进行简单的处理。鉴于特定问题的解决通常会牵连到多个学科,所以建构主义者建议教师要淡化学科的界限,更多的强调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呈现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并展示解决问题的原型,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活动。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一是儿童现在所拥有的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教师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这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不应该只看到学生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正在发展的过程,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维果斯基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不能把现有水平当做自己的教学目标,还应使学生靠近最近发展区,不断挑战学生自己的极限,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将学生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因此,由最近发展区理论可以得知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

3. 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分析 新课改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全新的教育理念让教师的思想涌入了一股源泉,学生在欢乐的课堂环境中更愉快地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境为以前固有的教学模式注入了活水。然而,一些教师课前花费了不少精力,绞尽脑汁设计教学情境,但结果并非如自己所愿,未能达成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注意多方面的因素。

3.1 创设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境存在的问题 3.1.1、只在引入时创设情境 有些教师只注重知识引入的情景创设,觉得情境创设用于课前的导入就能很好地进行教学,其实,教学的整个活动都应该处于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学习,而不单单只在导入的时候才感觉到情境的存在,感觉是为导入而创设教学情境。

曾经听过一节课《9的乘法口诀》,讲课老师导入时播放了《西游记》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的片段,极大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而老师接下来就导入新课,观察几个九相加的结果,通过摆学具,观察,编出了九的乘法口诀,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致并不高,因为老师仅仅在导入时吸引了学生,让学生置身于西游记取经情境中,后面的学习脱离了情境,成了枯燥的学习。

3.1.2、为“装饰”课堂而创设情境,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脱离 为了让课堂更加有趣,大多数小学教师都注重营造一种特别的课堂氛围,然而有些教师只注重创设情境,不能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而不能有效挖掘其中的价值,使得创设的情境如同摆设一样,中看不中用,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情境创设与教学内容脱离。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也更喜欢用情境教学法,而有时教师就只是为了创设一个情境而教学,并没有真正挖掘情境和内容的联系,没有真正利用情境进行教学,虽然有情境,学生却感受不到情境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也激不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1.3、“生活味”浓厚,“数学味”淡薄 创设生活情境,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现在许多教师都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把生活中的现象转化为数学问题,但往往给人的感觉是“生活味”浓厚,而“数学味”淡泊,不能真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现数学,虽然学生只身在生活中,却忘了是在学数学。

3.1.4、形式丰富多彩,但实效差 情境的创设可以影响一节课的质量,所以老师都绞尽脑汁想着去创设形式丰富的情境,但并非情境形式丰富多彩,教学效果就一定好。听课过程中我发现有些老师设置的情境特别好,但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好。所以,我们追求创设情境,更重要的创设有意义的情境,有价值的情境,而并非只是追求外在,更应注意内在能体现出来的。

3.2 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问题的成因分析 3.2.1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 新课改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首先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学生,关注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其身心发展规律如何。所谓“因材施教”,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舍本逐末,只简单地照搬一些经验,创设自以为具有生动、幽默等特点的教学情境,但这些情境未必适合学生。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一定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只有当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后才能创设更有意义更适合学生的情境。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的情境要让学生感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2.2教师对课本内容理解不深 课本内容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对课本内容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创设情境所能达到的效果。虽然课本上配置了一些情境图,但教师还需认真研究教材,透过课本内容的解读,结合学生的现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研究能不能利用书上的情境图,而不是直接利用书上的情境图。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先理解清楚,课本内容本质上要教会学生什么,不幸的是,很多教师还停留在仅仅为了教会学生做题应试的层面上。

比如“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课本中的鸡兔同笼问题,许多学生学完之后,仅仅是记住了解题的两个公式,这就导致学生下一次在遇到类似的变体问题时(比如一人出去买香蕉和苹果,两种水果的价钱不同,知道水果的总数和购买的总价,问这两种水果的单价分别是多少),仍然一知半解。其实,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上是要让学生形成“鸡兔同笼”对应的数学模型的解答思维,在情境创设中,要先尽可能多地举出不同的模型变式,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一种数学模型,并记住该数学模型对应的思考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形成高层次的认知,这样,才算是真正诠释了课本的教学内容。

3.2.3对课程标准了解不够深入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小学数学课程应秉承以下理念:
(1)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6]。

然而,很多教学情境的创设对课程标准的遵循仍然浮于表面,未能深刻地理解这些标准应该如何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紧扣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解、挖掘数学学科的思想,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另外,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用更为易懂的方式让学生接受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及时的反馈,提高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能够使课堂更有活力,但创设情境应该注意一下几点:以“美”为境界;
以“思”为核心;
以“情”为纽带;
以“儿童活动”为途径;
以“周围世界”为源泉。在全面理解学生的基础上,认真钻研知识、课程标准创设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知识。

4.1 创设生活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情境教学讲究“真”,这首先是从儿童的特点出发的[5]。与“真”的生活相联系,充分挖掘儿童生活中充满数学信息的事情,让这些最熟悉最有意义的事情去影响学生,从而产生更理想的结果。数学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让数学与生活结合,在真实的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2】。生活情境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更加投入,有情境的教学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尽量创设与生活相贴近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让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坚信可以通过数学学习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掌握了创设生活情境,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就会有取之不尽的材料,也可以使数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生。

如《小数除法》创设一个教学情境:
老师:同学们,昨天老师经过水果摊的时候,听见顾客和老板的对话,好笑极了,你们想听吗? 学生:想。

顾客:老板,香蕉多少钱一斤? 老板:一块五一斤。

顾客:太贵了,五块钱三斤卖不卖? 老板:不卖。

思考片刻,有些学生开始笑了。

学生:五块钱等于50角, ,比一块五还要贵,那顾客真傻。······ 通过对生活中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利用已知认知结构和已有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从而带领学生学习新知--小数除法。

4.2 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学生愉快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当学生觉得数学很有趣的时候,他们就会喜欢学数学。创设游戏情境,就是在课堂中玩游戏,抓住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游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增强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投入进去。通过创设游戏情境,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既学到了知识,又丰富了教学形式,愉悦了心情,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如《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设置以下游戏:
游戏1:把全班学生分成男女两队,分别派一名代表上台从两个装有0~9十个数字的盒子里抽数字,两个代表各抽四次分别填入两个四位数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从个位填起)
游戏2:把全班学生分成男女两队,分别派一名代表上台从两个装有0~9十个数字的盒子里抽数字,两个代表各抽四次分别填入两个四位数的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从千位填起)
游戏结束时若四位数仍未被填满,随意写数字到剩余的位数中完成这一轮的两个四位数,避免混淆学生的认知;

游戏3:把全班学生分成男女两队,分别派一名代表上台从两个装有0~9十个数字的盒子里抽数字,每抽一次选择个十百千位任意一个位数填写, 游戏4:分男女两队,分别派代表上台从两个装有0~9十个数字的盒子里抽数字,男生只能抽三个数字,女生可以抽四个数字,这样的比赛公平吗?(假设男生抽到“999”,女生抽到“1324”)
通过这四关游戏一步一步地加深学生对万以内数的比较的理解,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使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初步构建四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通过对数字的特点的观察归纳以及类比迁移,能主动构建万以内数大小比较的法则 4.3 创设故事情境,促进学生投入学习 小孩子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身边的人物、卡通、童话故事最为熟悉,利用这些熟悉的事件创设为故事情境,通过讲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将他们带到知识的海洋中。

如《分数比较大小》时,创设一则故事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夏天来了,天气特别炎热,光头强、熊大、熊二和嘟嘟四人在玩耍的途中感到十分饥渴,于是熊二抱来了一个大西瓜。光头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

熊二听了就不高兴了,说:“西瓜是我换来的,最低也要给我五分之一,或者六分之一吧。” 光头强开心地把这个西瓜分了五分,给了熊二一份。熊二拿着光头强分的西瓜就纳闷说:“我真傻,为什么比之前分得还少呢?”教师通过创设生活中“分西瓜”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发现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通过创设故事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数学相贴近的素材,体现了生活数学化的现实性,更好地解决了“死知识”与“活数学”之间的矛盾。

4.4 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通过创设操作情境,使学生人人动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操作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探究的欲望,思维在动手过程中得到展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更容易保持记忆和记忆的提取。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
师:出示图片(4个棒棒糖),你能表示其中的1/4吗 生:其中的一个棒棒糖就是1/4。

师:为什么呢? 生:把4个棒棒糖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1个棒棒糖,也就是1/4。

师:出示图片(8朵玫瑰花)你能表示其中的1/4吗? 生:其中的2朵玫瑰花就是1/4。

师:为什么呢? 生:如果把8朵玫瑰花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朵玫瑰花,就是这个整体的1/4。

师:同样是1/4,前面表示的是1个棒棒糖,现在表示的是2朵玫瑰花。看来整体的数量不一样,所以表示1/4的数量也不一样。

师:好,现在大家拿出自己手上的卡片,四人小组讨论你们手中卡片可以表示为什么分数,并向同学说明你是怎样得到这个分数的? ······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已经初步了解了简单的分数,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可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自己制造分数并向大家说明你是如何得到这个分数的。通过具体的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分,然后得到分数的过程,通过自己的操作初步感悟到份数,每份的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掌握知识。

将数学知识与于游戏、活动之中,可以迅速唤起学生的兴趣,能为探究提供最佳的心理保证,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

4.5 创设问题情境,带着问题学习数学 创设问题情境,即在教学过程中不直接用知识解决问题,而是教师通过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带着疑问一步步地思考探究,解决问题。但要注意问题的设置,问题要问的有价值,有意义。问题的设置要适合难度,太简单的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太难的学生不愿意去探究,结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设置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完成的问题情境。恰到好处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从问题中提取数学的能力,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探究三角形的面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么得出的,(可将两个一样的平行四边形拼接成一个长方形,从而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所以问学生的时候要说:同学们你们类比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方法,来说说三角形的面积可以怎么求出来?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上课前准备好两个相同的锐角三角形、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两个相同的钝角三角形),四人为一小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小组合作精神,这样探究得出来的结果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对知识的掌握更有益。而不是直接说:同学们,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呢?这样问没有深度,等于直接就给出了学生答案。所以提问也是很讲究技巧,选择问什么问题,以什么样的形式问都需要教师认真对待。

4.6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几乎是每个教师使用的教学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合理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有些时候,利用多媒体,能够更直接更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数学。

如五年级人教版上册《等式的性质》:首先出示天平,让学生了解天平,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茶壶,右边放两个杯子,问学生现在天平是什么状态(平衡),接着在天平两边同时各放上一个同样的茶杯,观察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还是平衡),然后在天平两边同时各放上两个同样的茶杯,观察天平的变化······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总结出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等式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用多媒体能有生动形象地表示等式两边变化的过程,学生会忘记说过的话,但会记得看过的东西,直接讲还不如让学生用眼睛感受探究数学的过程。

5结束语 热爱教育,首先要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充满爱的时候,教师才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传授知识给学生,在教学方法探讨的路上从不放松,只为寻求最好最适合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的方法。。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大家越来越重视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情境教学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获得学习的智慧。情境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的教材上基本上都配有情境图,也就意味着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听课、查找文献中发现,现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应用的还不是很成熟,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教师应该在仔细研读教材、学生、课程标准下研究如何创设适当的情境,而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外貌美”。情境教学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起了重大的作用,这就更加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如何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更感兴趣,从而更高效地吸收知识。

参考文献 [1]李胜男.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 [2]李吉林,王林.情境教学 典型案例设计与评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第一版)
[3]栾庆芳,朱家生. 数学情境教学研究综述[J]. 数学教学通讯,2006(3):1-4 [4]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第三版)71-71 [5]冯卫东,王亦晴.情境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第一版):21-21 [6]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第一版)2-2

本文链接:https://www.gxcjt.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635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易达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20004951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