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易达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5.13商近似值(二)(进一、去尾)(教案)

时间:2023-07-18 08:15:03 浏览次数:
导读: 商的近似值(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有

商的近似值(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有时需要用“去尾”和“进一”的方法求近似值,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近似值的含义,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 通过合作交流,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学校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并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难点:体会“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与“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的呢?(投影出示)
(板书:四舍五入法)
举例分别保留一、二、三位小数(投影出示)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跟商的近似值有关的知识(板书:求商的近似值)
二、 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 教学例8 (1)
呈现问题情景 学校组建一个小足球队,为了更好地训练,体育组决定再添置几个足球,现在请你做个采购员,去帮忙购买。(投影出示例8)
(2)
从图中尼获得了什么信息?你准备怎么解决? (3)
列出算式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4)
请有不同做法的学生汇报想法。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投影出示) ① 300÷45≈6.67(个)
② 300÷45≈7(个)
③ 300÷45≈6(个)
大家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要把商保留整数?这里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小组讨论。

(5)质疑:在讨论中明理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时,为什么这题要保留整数?看十分位,十分位上是6,应该用五入法,应该是7,怎么你们同意是6个呢? 学生回答:因为买足球只能整个买,不可能买零点几个,所以要保留整数;
这道题取整数商时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去近似值。因为买7个球要7×45=315(元),超过300元了,所以最多只能买6个球,6×45=271(元)
(6)小结:取商的近似值时,我们要考虑实际情况,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把它省略,要自觉地取整数商,在竖式上只要除到个位就够了。我们把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去尾法”。

2、教学“试一试”(投影出示)
(1)理解题意,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做完汇报。

(2)质疑:这道题目能除尽,答案是不是8.4次呢?8次能全部过河吗? 小结:在这道题中,过河次数必须取整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也不合理,只要有余数,不管余下几个人,都只能在乘一次船,没有必要再往下除。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加1就可以了。

(3)像这样取近似值的方法叫“进一法”。

(4)比较例8与“试一试”异同 l 两道题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自觉取商的近似值,并且都是取整数商。

l 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l 例8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舍去,所以叫“去尾法”;
“试一试”不管余数是几,都只能在商的个位上加1,所以叫“进一法”。

(5)
小结: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求近似值,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三、 练习巩固,发展提高 1、计算下面各题 4.6÷0.38(保留一位小数)
13÷2.4 (精确到百分位)
2、 对比练习 (1)每个油壶可以装3千克油,装40千克油需要准备几个油壶? (2)做一条裤子需要用布0.75米,4.2米布可以做裤子多少条? 3、 综合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用什么方法取近似值 (1)做一个奶油蛋糕要用7.5克奶油,50克奶油最多可以做多少个这样的蛋糕?( ) (2)幼儿园买50个蛋糕,每7个装一盒,至少要用多少个 盒子?( ) (3)有一批13.6吨的货物,用一辆载重4吨的卡车至少要 用几次运完?( ) (4)每套衣服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 衣服? ( )
(5)1袋大米64千克,如果每天吃3千克,够吃多少 天? ( ) 4、开放练习 25÷3=8.333…… 25÷3≈8 25÷3≈9 你能分别给25÷3提供一个现实情境,使商的近似值“约等于8”“约等于9”吗? 四、 总结反思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对商的近似值有哪些新的认识?你还有哪些疑问? 板书设计 求商的近似值 “四舍五入”法 去尾法 进一法 评课:大体思路没有需要修改的。教学完例题1以后,试一试的题目可以改成是300个人,每车坐45人,一共需要几辆车?可以直接提问:“是不是也用去尾法?”两道同样的算式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对比会更加明显。全课的总结要更为系统些: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什么时候用去尾法?什么时候用进一法?四舍五入法?

本文链接:https://www.gxcjt.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026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易达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20004951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