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易达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比意义教学反思反思(十一篇)

时间:2023-04-17 08:20:05 浏览次数:
导读: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意义教学反思反思(十一篇),供大家参考。

比意义教学反思反思(十一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反思篇一

我对这节数学课所要学习的比在引入阶段不够宽阔。例如出示赵凡身体各部分长度让学生看信息后,让学生提问题并列式,我只强调了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或几倍是比,对学生提出的有关减法问题不予理睬,其实,比表示的是两个数相除的关系,是两个量众多关系中的一种,如果将其放在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大背景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比的意义。

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像这样相比的两个量是相同的都属于同类量的比。例如,在教学第二个红点时,是把比的意义进行了扩充,也正是这节课的难点和重点。为什么说这是对比的意义的扩充呢?除了同类量可以相比以外,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不同类量也可以相比。比如路程和时间的比等。当然,不同类量的比,必须有关联才行,这样,比值就可以用来表示一个另一个量。比如:工作总量和时间的比就是效率,总价和单价的比就是数量。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应该再提供一些数量让学生用比描述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来充实这个知识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会用比描述两个数量之间关系具有简洁性。

通过这次调研听课,我感觉到自己需要挖掘课本的知识还很多。作为数学老师,我们不仅仅要认真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还要在这个“好”字上下下功夫,怎样才能给学生上出真实有效学生又喜欢的数学课?要多琢磨,要多学习,这样才能欣赏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绚丽景色。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反思篇二

今天我教了《比的意义》。一节课下来,感触颇多:

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这一教学理念。本课的导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背景,设计形象而又蕴含一定的与数学问题有关的情境,在开放性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活跃,并积极主动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

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以上的例子采用“导、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意在节省教学时间,也使学生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教学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根据内容简单,便于自学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学,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思考、讨论、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拓展了课堂的宽度,同时也使教学重点得到强化。

例如:在处理比与除法和分数的联系和区别这一教学难点时,教师课前为学生设计了比较的表格,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分组讨论,使同学们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鼓励,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此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到了事物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学生讨论是充分了,但是,学生的练习时间就有一定的问题,没有时间完成。看来,教与学生的书面练习之间还得下功夫去进行时间的把握,使自己的以后教学做的更好。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反思篇三

本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3~44页比的意义,比的意义教学反思。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数学教学过程的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主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没有教师强塞得知识,本课的导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神州5、6、7号发射引出课题,问题情境的创设主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背景,设计形象而又蕴含一定的与数学问题有关的情境,在开放性问题情境中,学生思维活跃,并积极主动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比的意义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比”缺乏感性上认知,所以以上面的例子采用“导、拨”的方法的基础上又让学生从加设的表格中找比,引导学生明确: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可以用除法,也可以用比的方法,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加深了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在开放性问题情境中了知识的形成,教学反思《比的意义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得了成功的体验,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树立了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应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自学是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中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并掌握新知,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法、写法时,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课本的方式,因为自学课本也是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充分相信学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在学习比和除法以及和分数关系的时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意在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讲授,让学生借助教材、板书、计算机课件的有机结合,总结出三者之间的联系,实现了自主学习,并让学生在汇报中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维的灵感得到迸发,也完成了知识的传授。

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对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强调的还不够,使学生的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的感悟不是很深刻。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反思篇四

今天带领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一节课,这节课要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
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意义、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探索过程,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比”产生的背景。这是一节概念课,知识点多,又抽象。在教学设计中我精心设计了引导语,预设应该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之中意料之外的小状况。

在不同类量和同类量的比学习过程中,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升旗仪式行进中,3分钟走了330米,同学们的速度是多少?让学生列算式表示行走速度,列式计算之后,老师问速度还可以说成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之后,在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同类量与不同类量的比时,教师就忘了对两种量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虽然知道了路程比时间,但是却没有引出进行两个不同类量的比较,缺失了让学生理解了这两种“比”的实际意义,这样成为了这节课的缺憾。

如果设计的时候进行对比题目形式呈现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了。如,五(2)班3分钟走了330米,五(3)班5分钟走了450米,你能说出哪些比?在第一个例题的基础上,学生会说:3:5,5:3,3:5,5:3,450:330,330:3,450:5,3:330,450:5等。老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各个比表示谁和谁的比,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发现3:5是五(2)班和五(3)班时间的比,330:450是五(2)班和五(3)班路程的比,330:3是五(2)班路程和它时间的比。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比中有什么不同点?学生会发现3:5是时间与时间的比,330:450是路程与路程的比,而330:3,450:5是路程与时间的`比。经过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明确3:5,330:450是相同类量的比,330:3,450:5是不同类量的比。这样会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同类量与不同类量,可以起到加深理解“比”的实际意义。

再如,在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时,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单上的概念:“:”是比号,读作“比”。比号前面的数叫作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作比的后项。如,3比5,记作3:5或。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作比值。如,25 : 160 = 25÷160 =

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学生认识了比的读法和写法,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巩固基础训练,让学生做如下练习,说一说下面各比的前项和后项,再求出比值:3 : 7 ,8 : 4 ,0.5 : 1。学生算完在交流汇报时,学生对比值的读法学生产生了异议,3:7=3÷7=,学生读成3比7。这是好事,说明学生对分数形式的比的读法掌握很好,但是也反应出学生对比值是一个分数,还是一个分数形式的比还分辨不清。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资源,我抓住机会引导:这里的结果是一个比,还是一个数?如果是比该怎么读?是数该怎么读?学生还是有疑问,老师举例分析之后学生明白。后来思考,为什么我抓住了生成资源学生为什么没有马上领会呢?通过评课和反思,认为教师如果再换一种问法引导会达到更佳效果,如,什么是比值?商是一个数还是一个比?怎么读?从比值的概念中理解,比值是商,是一个数,这里应该按分数来读,会让学生一下子明白这是一个数,不是一个比,应该读成几分之几。从而让学生对比的书写分数形式和分数的本质有了更深刻认识。

由此感悟到,不同的引导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不恰当的话,教师也不要慌,教师也可以把错误当成学习的资源,加以恰当的引导,也可能会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中注重的引导方式和语言,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加深了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提高数学思考能力。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反思篇五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重点得到有效落实,本节课主要预设了以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来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引入新课。

2、教学比的意义

通过除法与比之间的相互联系,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中一种新的对两个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表示方法,初步理解比的意义。然后再从同类量的比延伸到不同类量的比,注重了比的概念的完整意义的教学。这样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发展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

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当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后,学生必然对这种新的概念“比”,产生进一步认识的需要,通过同学们自学,学会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理解比值的概念,并从比值的意义中发现求比值的方法,然后升华到讨论比和比值的联系与区别。

4、讨论并总结比、除法、分数的联系区别

通过设计表格形式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序整理,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共同思考,总结等还可以不断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

5、练习的设计

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让学生在一种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巩固新知,理解新知,并能运用新知,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数学自信心,从中感受到学数学和做数学的乐趣。

不足之处:

1、通过演示举世瞩目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从同类量的比延伸到不同类量的比,注重了比的概念的完整意义的教学。这样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发展和提升了学生的思维。

3、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和顽强的学习毅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4、通过讨论比赛中的比和数学中的比的不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

5、不足之处,有极少数同学还没有真正理解比和比值的联系和区别。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反思篇六

这节课的失败,主要是教学设计有问题。由于我过分注重预设之外的生成,想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对教材上的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以及教材外的整数与分数、整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的混合比的化简方法的掌握能一步到位。然而受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时间的限制,适得其反,学生就连教材上常见的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的化简方法也没有掌握到位,真是“小插曲”影响了”主旋律”,最终落了个两败俱伤。试想,如果本节课以教材上的.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的化简方法为重点,以突出“主旋律”,在学生理解、掌握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化简方法的基础上,把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化简混合比(整数与分数、整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的方法放在课尾或者课外去让学生探究,也许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感悟如下:

一、大力渲染“主旋律”

预设的学习结果是教学的最基本目标,一堂课能否得到丰富的“预设中的知识达成”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目标意识,时刻注意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教学活动,及时关注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进行。这节课的“主旋律”应该围绕比的基本性质和整数比、分数比以及小数比的化简方法进行。我在教学中对整数比、分数比以及小数比的化简方法的这个“主旋律”渲染得不够,突出得不够。

二、灵活点缀“小插曲”

教学中预设之外的生成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根据生成的内容是否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是否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等来灵活处理。抓住师生不期而至的、有价值的问题和观点,丰富教学目标。这节课的“小插曲”可能会是化简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的多种方法以及化简混合比的方法等等。

三、处理好“主旋律”与“小插曲”的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灵活调整预设的程序。当课堂上没有“小插曲”出现或出现的“小插曲”内容学生无法解决时,我们就要按照这节课原来的预设程序去组织教学,大力渲染“主旋律”。当课堂上出现了“小插曲”,而且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解决的“小插曲”时,我们就要灵活调整这节课的预设程序去组织教学,灵活点缀“小插曲”。像这节课的“主旋律”(学生理解整数比、分数比和小数比的化简方法)还没有结束,学生解决“小插曲”(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化简混合比:整数与分数、整数与小数、分数与小数的方法)的知识、经验还不够充分、扎实,“小插曲”也就很难擦出火花。可见只有当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可能、有希望解决“小插曲”时,课堂上才可以花时间去装扮、点缀“小插曲”,才能使“小插曲”插得巧妙、自然,插得精当、齐所,插得委婉、动听。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反思篇七

1、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理解比值的概念,正确的求比值。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及探索创新的意识,但是,对于听障学生来说,可能不能完全做到,特别是对我现在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因此,有必要降低要求。

1、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的各部分名称。了解比值的概念,正确的求比值。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索创新的意识。对“推理”不作为硬性要求。

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了解比的意义。教学的关键是:了解比和除法之间的联系。《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比值的求法时,采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的方式,弄懂、牢记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比值的求法,因为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也是一种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学生对比的各部分名称容易理解、记住,但对比值的求法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

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来表示,也可以用整数来表示。

2、比的后项不能是0。

另外,要讲明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在对不同类量的比求比值时,要先化成同类量的比,然后才可以求比值。以学生练习为主,让学生在练中巩固知识。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反思篇八

比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的概念实质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任何相关的两个数量的比都可以抽象为两个数的比,既有同类量的比,又有不同类量的比。教材还介绍了每个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及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着重说明两点:(1)比值的表示法,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是用整数表示。(2)比的后项不能是0。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

学生是在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所以在教学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探索、讨论、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我对情境的使用产生了很多迷惑,不知怎样使用情境来抽象出比,什么是抽象出,怎样抽象出,生活及生活中的数是真实存在的,而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也就是通过生活情境来认知比的存在及它存在的意义。

今天这节课情境很多,并不是利用再利用的问题,问题是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生活情境的运用明白,哦!生活中的这些倍数关系、量与量之间的相除关系都可以用比来表示,课后我又阅读了教学用书,书中提到“由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感受到刻画两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由此我想到在情境的运用引出比的意义后让学生多举一些生活中的比来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就如在举例中学生会提到比赛场上分数之比,加以比较也会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比是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两个量相除的关系,这也应该算是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的体现吧,运用生活中的比帮助学生直观的认识比、应用比,学生的大量实例会感染其他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比,从而达到课题目标的实现。

一堂课下来,感觉不足之处还有很多,有些细节地方处理得不是很到位。像在教学比的意义时,对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强调的还不够,使学生的对两个数相除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的感悟不深刻;
还有因为时间原因,习题以下内容包括课堂总结和延伸处理得比较粗糙。总之,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改进。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反思篇九

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自学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会正确写出两个数倍比关系的对应比,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正确求比值。

3、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观点。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揭题

出示:我们六(5)班有男生23人,女生21人。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想什么办法对六(5)班男生、女生人数进行比较?

师选择: ⑴男生人数比女生多多少人?

⑵女生人数比男生少多少人? 师:请同学口头列式。

⑶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多少倍? 板书:2321

⑷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2123

师:从同学们对六(5)班男生和女生的比较中可知,比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或少多少),是比差关系。用什么方法?(减法)。另一种是什么?(求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是倍比关系。用什么方法?(除法)。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

我们把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这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叫做--比。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的意义。

二、 探索新知

1、 教学比的意义

⑴指⑶ 师:2321,是谁和谁比?

师述:用新的数学比较方法说,求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又可以说成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3比21(板书)。

扶放启发:请同学想一想,仿上例(指2123)那么2123又可以怎么说呢?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21比23(板书)

⑵说一说:①苹果有4个,梨有5个。苹果和梨的关系怎么说?

②舞蹈兴趣小组有女生9人,男生4人。(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⑶师:
用比的方法不但可以对同类量进行比较,还可以对不同类的量进行比较。[ 同类量:师可结合上例简单说明]

师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

问:①求汽车的速度怎样计算?

1002=50(千米)(板书)

②(指1002)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还可以怎么说呢?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板书)

师: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速度(即每小时多少千米)表示,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⑷学生举例

举一个可以用比来表示两个不同类数量之间关系的例子。(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⑸总结

①思考、讨论:
什么情况下两个数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

②指导学生看书

看看教科书上是怎么定义的?指名说一说答案,然后齐读。(划出两数相除点上着重号)自学比的读写法、比各部分的名称、比值、比和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⑴师:关于比,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请同学们自学教科书第47页第一个做一做上面的内容。

⑵汇报: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①比的读写法

指23比21;
21比23;
100比2 ,问:还可以怎么写?(学生练习)。怎么读?(齐读)

②比的各部分名称、

说一说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是什么?

③比值。

师:如何求比值?

[反馈练习]

①说一说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是什么?

8︰11=811=8/11 1/4︰1/3=1/41/3 =3/4 1.2 ︰0.3=1.20.3= 4

②抢答。教师出条件,学生抢答比值。

比的前项是100,后项是2,比值是()

比的前项是21,后项是23,比值是()

比的前项是2.4,后项是3,比值是()

③做一做

a、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写出红球和白球个数的比,再写出白球和红球个数的比,并分别求出比值。

b、某种型号的文具盒,每1箱装12只,共计人民币72元,写出这箱文具盒的元数与只数的比,并求出比值。(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意思)

④比和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①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

②足球比赛中的0︰0,是不是我们数学上所说的比?

3、 继续自学两个做一做中间的内容

⑴让学生说说通过自学,你又明白了什么?

⑵想一想,辨一辨:

既可以看作一个分数,又可以看作一个比,还可以看作比值。

⑶继续汇报,完成表格

⑷反馈练习

变一变, 填一填

319=( )︰( ) 21︰100 =( )/( ) 4/23=( )︰( )

1/8=1︰( )=( ) 8 a︰b =( )( )=( )/( )

( )︰( )= ( )7=5/( )

⑸找一找,比、除法、分数分别表示什么?(区别,完成表格)

一种数 一种相除的关系 一种运算

三、 课堂总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四、综合练习

1、讨论:小强的身高1米,他爸爸的身高是173厘米。

小强说他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对不对?你认为是什么?

2、看谁会动脑筋?

题目:小明今年12岁,是六(1)班学生,该班共有42个学生;
小明爸爸今年38岁,再保险公司上班,年薪15000元;
小明的妈妈每月工资800元,他所在单位有职工24人。

(看谁会动脑筋,能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寻找合适的量,自己提出多种多样的问题,并说说这些量之间的比)。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反思篇十

走近学生,走近真实的课堂教学——对“比的意义”教学的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正悄然地发生着许多新的变化。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面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品格、价值追求,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来与学生对话交流?课堂上怎样让他们真正成为主动者,参与到老师的思维体操中来?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学生,才能走近真实的教学,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场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贯彻新标准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前不久,我就遇到过一次。

在教“比的意义”的这一节时,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环节:

1、教育“比”的第一个作用:同类量的比。

①请第一组同学(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自由提问。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a男生和女生共有几人?

b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c男生、女生分别占全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d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e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②对问题进行分类

a—求两个量的和。

走近学生,走近真实的课堂教学——对“比的意义”教学的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正悄然地发生着许多新的变化。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面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品格、价值追求,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来与学生对话交流?课堂上怎样让他们真正成为主动者,参与到老师的思维体操中来?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学生,才能走近真实的教学,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场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贯彻新标准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前不久,我就遇到过一次。

在教“比的意义”的这一节时,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环节:

1、教育“比”的第一个作用:同类量的比。

①请第一组同学(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自由提问。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a男生和女生共有几人?

b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c男生、女生分别占全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d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e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②对问题进行分类

a—求两个量的和。

走近学生,走近真实的课堂教学——对“比的意义”教学的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正悄然地发生着许多新的变化。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面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品格、价值追求,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来与学生对话交流?课堂上怎样让他们真正成为主动者,参与到老师的思维体操中来?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学生,才能走近真实的教学,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场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贯彻新标准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前不久,我就遇到过一次。

在教“比的意义”的这一节时,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环节:

1、教育“比”的第一个作用:同类量的比。

①请第一组同学(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自由提问。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a男生和女生共有几人?

b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c男生、女生分别占全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d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e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②对问题进行分类

a—求两个量的和。

走近学生,走近真实的课堂教学——对“比的意义”教学的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正悄然地发生着许多新的变化。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面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品格、价值追求,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来与学生对话交流?课堂上怎样让他们真正成为主动者,参与到老师的思维体操中来?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学生,才能走近真实的教学,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场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贯彻新标准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前不久,我就遇到过一次。

在教“比的意义”的这一节时,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环节:

1、教育“比”的第一个作用:同类量的比。

①请第一组同学(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自由提问。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a男生和女生共有几人?

b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c男生、女生分别占全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d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e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②对问题进行分类

a—求两个量的和。

走近学生,走近真实的课堂教学——对“比的意义”教学的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正悄然地发生着许多新的变化。什么是理想的课堂?在新的课程理念下,面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品格、价值追求,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来与学生对话交流?课堂上怎样让他们真正成为主动者,参与到老师的思维体操中来?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只有走近学生,才能走近真实的教学,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场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当前,老师们正在认真贯彻新标准的要求。我作为一名课改一线的老师,也努力把一些新的理念应用到课堂中,力争使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一些新的变化。教学中有收获与失落,也免不了意外和尴尬,前不久,我就遇到过一次。

在教“比的意义”的这一节时,我设计了以下学习环节:

1、教育“比”的第一个作用:同类量的比。

①请第一组同学(男生7人,女生5人)起立,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自由提问。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a男生和女生共有几人?

b男生比女生多几人,女生比男生少几人?

c男生、女生分别占全组人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d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e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②对问题进行分类

a—求两个量的和。

比的意义教学反思反思篇十一

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遵循了新理念下“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基本结构模型的框架,即:

(1) 关注了内容呈现上的情景化;如从本班男女生人数的比导入新课,引出同类量之间的比,再引出不同类量之间的比,在此基础上再来概括出比的意义。

(2) 重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3) 强化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

但审视全过程,还有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存在,如: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等。当我们不约而同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时候,更应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探究的过程,以及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时空和机会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全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我还应该在如何用简洁有效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思考方面作深思。在课堂上,老师牵的还是过紧,过多过细的引导使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了结论,而没有真正让学生经历一个思考探究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也就没有真正得到锻炼,学生的主体性没有真正的体现出来。还有,在比的读、写一块,我采用让学生自主看书来学习,那么看完之后如果我改用让学生来提问学生来回答的模式教学,可能效果会更好,

一、学生更能记住自己错误的地方;

二、学生处在一种主动的状态下,思维也就跟着紧张和活跃起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充分的被体现了出来。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在如何简洁的呈现自己和有效的引导学生方面作不断的思考,来提高课堂效率,既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本文链接:https://www.gxcjt.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4359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易达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20004951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