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易达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校优秀案例申报材料

时间:2023-03-20 08:05:05 浏览次数:
导读: 高校优秀案例申报材料我校坚持以“双高”建设为引领,以常态化教学诊断与改进为抓手,科学制定规划目标与标

高校优秀案例申报材料 我校坚持以“双高”建设为引领,以常态化教学诊断与改进为抓手,科学制定规划目标与标准,围绕“框架引导、目标衔接、标准对接、制度保障、流程明确、信息互通”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思路,建立了“目标分级、标准细化、措施公开、过程公示、及时预警、诊断多元、跟踪改进、平台支撑”的诊改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制度管权、流程管事、过程可塑、绩效可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推动教育管理由粗放式、经验型、封闭型向精细化、智能化、标准化的转变,收到良好效果。

一、推动诊改具体做法 学校在现有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积极融合“诊改”理念,认真把握“诊改”方向;
以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将诊改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
全面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一)夯实基础、助推诊改实践 1.贯彻诊改理念,借鉴诊改经验。以“领导干部带头学、学校全员集中学、关键人员重点学”的思路,编印了《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学习资料汇编》《XXXX诊改工作政策文件汇编》《诊改知识手册》等系列诊改学习文件,建设专题网站进行学习交流和宣传报道;
组织3期全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讲座,先后派出包括学校领导、部门、系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外出培训10余次,组织校内各类培训10余次,外出考察学习3次,先后邀请校外专家专题培训3次、线上培训1次,邀请第三方平台公司培训、交流、洽谈5次。组织了全校诊改知识测试。

2.健全组织机构,构建诊改机制。建立了涵盖“五层五面”的诊改工作组织机构。成立了由书记、校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诊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的8个诊改专项工作组。成立由职能部门、各系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各职能部门、各系部诊改工作小组。通过“废、改、立”工作,新建制度107个,修订制度177项,编印《XX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管理制度汇编》2册(各类制度222项)。印发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管理办法》、专业及课程建设与发展标准、教师发展及认定标准、学生全面发展与考核标准等一批诊改制度。建立了各层面诊改报告制度,诊断性考核激励制度,将考核与自我诊改相结合,保证诊改工作常态化开展。

3.推进平台建设,落实诊改内容。学校遵循“数字化校园与智能校园建设同步推进,交叉建设,统一规划,规范标准、分布实施,国内领先”的总体建设思路;
制定智慧校园建设行动计划,建设“服务、融合、应用”的智慧校园。已建成包括OA、人事、教务、学工等21个信息平台,初步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了数据共享,为诊改工作提供了多层面的数据支撑和在线运行保障。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精神,发布《基于“大数据”的现代治理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建立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的机制。学校诊改平台建设完成了软件和硬件配备,并按照诊改工作进展开展了两学年的的平台数据监测预警。时至今日,我校已建成较为完善的智慧校园系统,能够为全校师生提供办公和学习上的便捷以及对教学诊改进行全方位的支撑。

(二)加强设计,保障诊改运行 1.顶层设计,明确诊改工作目标。确立了“落实质量保证主体的地位和责任,建立常态化的自主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机制,打造现代质量文化,提高师生员工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改工作目标。明确了“框架引导、目标衔接、标准对接、制度保障、流程明确、信息互通”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思路。形成了“目标分级、标准细化、措施公开、过程公示、及时预警、诊断多元、跟踪改进、平台支撑”的诊改运行机制。

2.设计路径,明确诊改建设方向。明确学校是实施诊改的主体,诊改的行动依据是学校量身设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以及据此打造的目标和标准,诊改的聚焦点是人才培养工作要素,诊改的着力点是查找和改进不足,诊改的关注点是人才培养过程。本着“基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机制,保证治理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诊改思路,编制了《XX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从体系建设、诊改运行、保障措施、进程安排等方面全面设计本校的诊改工作。

3.设计架构,推动诊改稳定运行。正确把握“55821”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求,建立了“五纵五横一平台”诊改体系架构,主要包括构建体系框架、建立组织体系、完善目标体系、形成标准体系、健全制度体系、打造数据平台、特色质量文化建设七大方面,努力在学校、专业、课程、师资、学生五个层面建立完整、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保障事前有目标和标准、事中有监测和预警、事后有诊断与改进。在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纵向层面建立各层级质量管理系统,厘清各部门归属,以校本数据平台为支撑,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4.设计进程,确保诊改目标达成。诊断与改进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按照边诊边改,边诊边建的工作思路,将诊改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诊改启动阶段、诊改建设阶段、自主诊改阶段和抽样复核阶段。印发了《诊改工作任务清单》《诊改工作任务清单完成情况及推进安排》,召开专题部署会议、专题研讨会、诊改实务培训等20余次,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和决策指挥系统、质量生成系统、资源建设系统、支持服务系统、监督控制系统构建进行总体安排和系统推进。

(三)系统打造两链,引领推动诊改 坚持问题导向,打造“目标链、标准链”(简称“两链”),是实施诊改的第一步,也是决定诊改能否取得实效的决定性因素。目标是引领学校发展的标杆,也是诊改的动力;
标准是发展的底线,也是质量监控的窗口。目标、标准是问题导向的保证,也是诊改效果的决定因素。

1.打造目标链。基于SWOT分析,按照SMART法则完善学校发展规划体系。以“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引领,总规划目标与分规划目标、子规划目标纵向衔接,各分规划之间横向贯通。契合发展规划,打造目标体系,编制了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11个专项规划,构成学校层面的“1+11”规划体系。各系(部、院)依据学校“1+11”规划体系,分析自身建设现状,制定本部门“十三五规划”及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子规划。从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到各职能部门和系部子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任务清单,将各级规划、计划中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目标链”。

2.完善标准链。

——在学校层面。学校将规划中的年度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并下达《年度主要工作目标分解任务书》,同时制订目标绩效任务考核方案,出台相应的考核细则。结合学校“双高计划”“提质培优”建设项目,从基本办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技术技能积累与服务能力、教师队伍、国际影响、标志性成果等方面,设定了学校发展建设标准80个。同时制定了高水平XX建设标准,设置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3个,主要质控点89个。学校将规划中的年度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并下达《年度主要工作目标分解任务书》,同时制订目标绩效任务考核方案,出台相应的考核细则。

——在专业层面。学校制定了“一般专业建设标准”,设置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24个,质控点67个。制定了“高水平专业建设标准”,设置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22个,质控点79个。制定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设置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2个,质控点49个。

——在课程层面。学校制定了“课程建设标准”,设置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5个,质控点17个。制定了“课堂教学标准”,围绕5个方面设置质量观测点84个。制定了“实训教学质量标准”,设置质控点7个。制定了“课程建设质量诊改质控点”,设置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质控点38个。制定了“课程教学运行质量质控点”,围绕七个方面设置质控点31个。制定了“顶岗实习诊改主要质控点”11个。制定了“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设置一级指标七项、二级指标16个,质控点29个。同时制定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

——在教师层面。制定了“教师工作整体层面标准”,分学校、系部两个层面,从“教师引进、学位取得、专业能力培养”设置质控点33个。在教师个人层面,制定了“教师三年发展规划指标”,从师德师风、职业发展、教学教研、科研服务、学生教育管理等5个方面,设置质控点27个。

——在学生层面。制定了“学生工作整体层面诊改标准”,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实践劳动育人、美育活动、身心健康教育、资助育人、就业创业教育、国防教育、党团建设、学工队伍建设10个方面,设置质控点42个。在学生个人层面,制定了“学生个人成长发展手册”,从德育发展、智育发展、身心发展、美劳发展、职业发展、综合素质6个方面,设置质控点28个。

(四)实施“8字”螺旋,持续改进工作 学校“8字”螺旋诊改路径:大螺旋—阶段改进(学期、学年、年度),小螺旋—动态(常态)纠偏。通过“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监测-预警-改进)-诊断-学习-创新-改进”的“诊改”过程,依托内部质量保证监测系统、大数据分析与决策预警系统、智慧校园业务系统,实施运行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运行体系,使每一层面、每一岗位上的人都负起责任、成为主人、参与过程、积极参与,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

诊改着力的五层并举——学校层面的诊改依据目标和标准,为对比现状而开展;
专业层面的诊改,依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教学标准,为衡量具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标准的实际达成度而进行;
课程层面的诊改对照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标准和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标准,为考量教学实际效果而切入;
教师层面的诊改,依据教师自己设置的目标和标准,为反思自己教书育人现状而着手展开;
学生层面的诊改,依据学生自我设计的成长目标和新时代学生标准,为检查自己的学习现状而进行。形成了五个层面的诊改报告,针对自诊发现差距、问题,各层面逐项研究解决对策,制定改进措施,加以改进提升。

二、主要成效 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诊改”工作紧扣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质量管理开启新局面 一是学校发展规划通过执行诊改运行,将诊改充分融入到学校常规工作中,较好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二是规范“两链”构建。形成了层层落实、环环相扣的目标链和内容完整、结构规范的标准链,为质量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是健全“质保”体系。构建了“五横五纵一平台”网络化质量保证体系,形成了“岗位有目标,实施有标准,管理有措施,过程有检查,结果有考核,问题有改进”的六有工作机制。四是搭建“诊改”平台。初步实现了质量管理和数据分析的信息化,满足了教学和管理信息化需要。

(二)专业课程建设取得新突破 学校专业课程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1个;
河北省“创新行动计划”高水平专业群2个、骨干专业群2个、骨干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门、校级40门。主持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个、河北省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1个,参与国家、省教学资源库建设8个。河北省优质专科校建设,共完成八大项目47个重点任务,全省验收排名第二。累计获得国家、省级标志性成果150余项。

(三)师资队伍建设焕发新活力 在诊改工作推动下,学校师资队伍已经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骨干教师为核心、双师为主体,梯度合理、结构优化的队伍,教学团队合力不断增强。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国家级奖7项,省级24项,行业比赛获奖162项。入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

(四)人才培养质量再创新佳绩 在学校力推“现代学徒制”“1+X证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获国家级奖励11项、省级奖20项,行业比赛获奖116项。学校现开设专业23个,近3年统招录取分数稳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新生报到率达95%以上,在校生规模达10000余人。近3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全省高校第一方阵。

自实施诊改以来,学校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和“五纵五横一平台”的总体要求,以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营造了全面质量文化氛围,打造了目标链、标准链,围绕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从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行动体系、监控体系和支持保障五个维度,全方位构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各项事业呈现出较好较快的发展态势。2020年,顺利通过河北省教育厅诊改复核专家组的诊改复核。

第1篇:高校师德师风建设 近三年师德师风建设 高等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运兴衰、民族振兴、科教兴国和现代化建设的国家大事,因此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高校教师队伍,已成为高等教育工作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在不断地进步,科技信息时代又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带来了更多、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把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作为新的出发点,重新构建师德的内容,使师德师风教育和建设更体现时代特点和创新精神。

三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学校关于加强师德建设的通知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工作理念,积极开展 “育师德、正师风、全方位发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着力实施师德师风建设规定,在促进师德师风和学院行风水平、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服务师生与社会和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升。

一、领导班子重视,强化师德建设理念 学院统一思想认识,着力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政治素质,增强抓好师德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师德建设中,首先,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主线,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锻造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的领导集体,有效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学院党委2014年被评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其次,学院着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实行师德师风败坏零容忍,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氛围。最后,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理念。

二、教职员工齐心协力,爱岗敬业,不断提高思想素质。

进一步强化我院师德师风建设,要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近年来,我们一直在传承外院文化,在和谐向上的氛围中共建和谐的育人环境。首先,坚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鼓励广大教师不忘初心、永远牢记教书育人的圣神使命,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提升,不断提高思想素质,增强教书育人的本领。近三年来,我们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他们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教育和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尊敬的人。其中,3位老师先后荣获“我最喜爱的教师”、校级教学名师等荣誉。其次,我院严格执行辅导员直接责任人制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理念,言传身教,用爱与智慧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第三,大力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展开思想引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通过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以及教师的共同努力做到全员、全程和全覆盖,全力打造和谐育人生态,营造务实师德师风氛围,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三、体制机制融合,系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 1.育师德。我院积极推行教师师德师风学习活动常态机制,不断提升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素质,将“立德树人”理念根植于教师头脑,在教师中形成了“爱岗敬业”、“拼实力、比贡献”、“甘于奉献”的良好风尚。我院教师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要努力做到具有“四心”: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教师还要求做到“三爱”: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

2.正师风。我院从德为师之本这一重点出发,近年来开展了“爱岗敬业”、“正师风、树师魂、正行风、树形象”等师德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研讨会、报告会、书记师德教育讲座等形式营造师德建设的氛围,通过制度规范、行为规范、榜样规范,严肃教师自我修养,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通过体制机制融合方式,我院教师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工程建设,不断增强师德师风建设对教书育人的功能。全体教师积极推进学生思想引领,通力打造学生第二课堂团队建设,加强学生科研与实践的指导工作,努力打造品牌外院文化活动,在兄弟院校以及学生中留下良好的口碑。

3.练师能。我院在加强“师德”建设基础上,还十分注重提高教师的“师能”,把师德师风教育与提升业务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一方面我们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从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各个环节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上合格课,力争上优质课,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积极参与各类教学大赛、教学之星创新大赛等,让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加强了校本教研,充分发挥“教研”职能,促进老师之间的互动,让教师从思想上、观念上、行动上“走出去、引进来”。积极推进国内外访学进修项目、国内短期培训和专业项目培训计划,给教师们创造更高更广的提升平台。积极引进“楚天学者”、“世界科学家”,通过“专家引领”、“同事互动”和“专题研究”等方式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努力提高老师的业务素质。

4.育名师。要进一步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全员育人水平。鼓励全体教师虚心请教,刻苦钻研,精心准备,争创佳绩,争取用三年的时间把我院骨干教师的比例提升至50%,打造2-3名校级教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

四、完善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师德建设实施 学校将教师职业道德确立为年度考核首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不断完善学年工作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推动师德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塑造教师师德群体的良好形象,使师德建设落实到实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xcjt.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3830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易达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20004951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