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易达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工作汇报 >

2023年-2023学习《论“三农”工作》和对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心得体会和感想研讨发言共1

时间:2022-11-05 14:05:06 浏览次数:
导读: 2023年-2023学习《论“三农”工作》和对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心得体会和感想研讨发言共1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2023学习《论“三农”工作》和对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心得体会和感想研讨发言共1》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2023学习《论“三农”工作》和对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心得体会和感想研讨发言共1,供大家参考。

2023年-2023学习《论“三农”工作》和对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心得体会和感想研讨发言共1

 

 目 录

 1.从思想伟力中汲取前行力量!

 2.躬耕力行当先锋踵事增华谱新篇

 3.青春扎根乡村奋斗自成芳华

 4.常思深悟以学笃行

 5.为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而砥砺前行

 6.学习心得:科学回答新时代“三农”之问

 7.新征程新担当,奋力书写“三农”发展新篇章

 8.学习《论“三农”工作》心得体会 9.学习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8 篇

 从思想伟力中汲取前行力量!

 八月的辽沈,别样的金秋,“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这响彻大地的逐梦号角,正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最有力的集结,之于这队伍里的每一人,《论“三农”工作》,这源自总书记深厚的实践基础、深邃的理论思考、深远的战略考量的总纲领、总依据、总遵循,就是那把引领我们托起“幸福梦”的思想宝库金钥匙!

 这梦想有一道丹红,是“党派我来的”赤诚!进入“十四五”,“三农”工作的重心历史性全面转向乡村振兴,2020 年末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这些年,我去过很多村,发现凡是发展得好的,都有一个好支部、好书记”。辽中区于家台村书记佟亮,5 年前刚上任时村集体负债近 400 万元,环境脏乱差,党群关系紧张…为凝聚民心,他在村民的院子里、炕头上,开了 300 多场恳谈会。“从前每年清理垃圾都要七八万元,其实就是大家没把村集体的日子当成自家的日子过”。为节省村集体开销,他领着党员干部义务除草、清运垃圾。村集体的养鱼池和河滩地由于管理不当常年被低价流转,他力排众议开展“三资”清理,清理出近千亩被占河滩地,竞价发包村集体 520亩鱼塘,累计创收 400 余万元。为了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带着村民种植设施西红柿,创立于台印象公司,开展农产品销售、

 电商等,年均收益 50 余万元。未来,佟书记还会像四川战旗村“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八任书记、山西振兴村扎根乡土 40 载的牛书记一样,将这抹赤诚化作久久为功的恒力,铸就老百姓的“幸福梦”。

 这梦想有一抹青绿,是“党派我来的”智慧!总书记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沈北新区财落街道营盘村,村里 5 户农民养了 100多头黄牛,每年的牛粪足有 60 多吨,都堆放在各家院门口,既污染环境又不利于邻里和睦,村“两委”班子经过反复研究,拿出 3.5 亩的集体土地,以村内蚯蚓养殖户入股的形式建立蚯蚓养殖基地,通过“畜牧养殖—粪便—蚯蚓—有机肥—农业种植”循环农业模式,“串”起生态农业产业链。“刚开始怕销路不好,卖不上价。现在看,蚯蚓市场供不应求。来年,我们准备再扩出10 亩地,将蚯蚓作为特色产业推广”。未来,营盘村还会像河南毛庄村、浙江大竹园村一样,将这份智慧化作美丽蝶变的动能,成就老百姓的“幸福梦”。

 这梦想有一笔橙黄,是“党派我来的”温暖!“一老一幼”,牵动亿万家庭,关乎百姓福祉。总书记多次赴地方,“一老一幼”的民生话题,都是考察的重点关切。于洪区边台村用“党建聚邻”,建设农村幸福院,以村党支部为中心,下设前边台、后边台 2 个网格党支部,由村“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以村路划分成 22个幸福院,由党员、积极分子、村民代表和志愿者担任院长,院

 长走访慰问高龄老人,与老人面对面地聊家常、问冷暖、知需求、解难题,做实“有事您敲门”。韩大爷夫妇是村里的低保户,原本能干点家务活的老伴重感冒病倒了,儿女不在身边,院长“敲门”得知后,立即召集“幸福院”人员帮忙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到镇上买药,“敲门行动”敲开了老人的家门,打开老人的“心门”。同时边台村还开展“邻里·搭把手”活动,“你的园子我帮你种”、“邻居有病我带你看”等,让“两邻”工作从村党支部唱独角戏变成共建共治共享、全民参与的大合唱。未来,边台村还将像山东单县、吉林郭家村一样,将这丝温暖化作民生保障的举措,造就老百姓的“幸福梦”。

 这梦想有一屡金灿,是“党派我来的”力量!总书记说,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康平县官宝村具有 70 多年的水稻种植历史,2018 年以来,创新“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向上争取各级项目扶持资金 445 万元,盘活学校闲置资产,由村“两委”牵头成立官宝农业服务中心,引进先进的现代化水稻加工流水线和全自动包装流水线,配备大米晾晒场、仓储车间和成品车间,精心选育沈阳农业大学优质水稻品种“沈稻 11”,打造 4200 亩“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日加工生产能力可达 4 万斤,年净利润可达 50 万元。带领全村 410 户签约水稻种植户实现每亩增收 300 元以上,并为村内 6 名脱贫人口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服务中心收益的 2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20%用于发展

 公益事业及临时救助、生产设备日常维修维护,60%对村内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实施差异化分配,防止规模性返贫。未来,官宝村还将像山东田家村、陕西袁家村一样,将这股力量化作共同富裕的基石,炼就老百姓的“幸福梦”。

 未来路上,“把农民扶一把”的情感依旧在心、“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依旧在肩、“党派我来的”的使命依旧召唤,“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的战略考量、“农田必须是良田”的底线要求、“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明确指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的工作导向…积小胜为大成,我们必将为每一篇章添上浓墨重彩的逐梦注脚!

 躬耕力行当先锋踵事增华谱新篇

 有人曾说:“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疫情挡住了我们远行的脚步,却挡不住我们看世界的视线。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徐徐翻开《论“三农”工作》,沿着总书记的思想驰骋于乡村振兴之路,61 篇重要文稿,篇篇精彩、句句含金、字字入心,尤其是对书中“增加农民收入”章节深有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民增收的论述来自于他长期基层工作的实践总结,来自于他对现实中农民增收难点、重点、关键点的深刻体察,体现了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回答了农村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根本问题,为推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提供了根本遵循。回顾十年“三农”工作生涯,身边的每一位“三农人”都在为促农增收呕心沥血,身在其中,感到很幸运、很自豪,同时也感到任务很艰巨。

 幸运的是,初出校园进农村。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验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大学毕业后,我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被分配到新民市张家屯镇后大河泡村工作。两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远离了城市的繁华,但思想却在这里得到了升华,使我从一个初出校门迷茫的小白,成为一个工作方向明确的农业工作者。从工作伊始,促农增收就在我的思想深处

 打下烙印。记得当时,村民守着河泡子,过着苦日子,村两委班子开会反复强调的一个工作思路就是千方百计促农增收。村两委班子在劣势中寻求发展机遇,大面积发展特色养鱼,从开展入户动员、进行土地流转到协调解决资金难题、实现产销对接,逐步把昔日“低洼地”变成今日“聚宝盆”。如今村里又抓住临近国道的地理优势,依托地下温泉水资源,引进欧亚菲等 4 家规模企业,200 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超过 5 万元,真正实现了村民的小康梦。

 自豪的是,助农增收路上有我。如果说“三农”工作是全局工作的靶心,那么农民增收就是靶心中的靶心。从农村插队到主政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民始终充满深厚感情,他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就是“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我们的工作也是紧紧围绕总书记的理念扎实开展,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按照乡村振兴 20 字总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每年制定出台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实施意见和惠农政策,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去年,我处牵头起草了促农增收工作方案,在结构调整、政策支持、农业品牌、农村改革、三产融合、农民就业、社会保障等七个方面,提出了 19 条工作举措,通过农业战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1662 元,增长 10.5%,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艰巨的是,未来之路充满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民增收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农民富裕,才能更

 加积极主动发挥主体作用,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和受益者。”当前,受疫情、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我市农民收入增长放缓,各级领导对此都非常关心和关注,市领导提出了工作要求,局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工作,分管领导带领我处全体人员开展了专题调研。我们深入到 8 个相关区、县(市),走访百余户,在“唠家常”中听民意,在“铁脚板”中察民情,通过掌握第一手资料寻求农民增收新路径。目前,受国际大环境影响,农民增收的外部形势更加复杂。虽然有制约、有难点,但也有新动力,新型城镇化、农村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将为农民增收带来历史机遇。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的集体收益分配收入仍有很大提升潜力,相信我们离共同富裕的目标会越来越近。

 “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一个都不能少,一户都不能落”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殷殷嘱托。我们坚信,有广大“三农”工作者的躬耕力行,我们定能克服一切困难,以踔厉奋发、踵事增华的新姿态,谱写农民增收新篇章。

  青春扎根乡村奋斗自成芳华

  打土豪、分田地,亿万农民翻身得解放;重整山河、发展生产,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历史性跨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人口最多,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彪炳史册。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三农”工作是贯穿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重要主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使“三农”青年从基本立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观点上更深刻领会“三农”工作的历史必然,唯有把自己深深地扎根在广袤的农村大地方能不负恰逢新时代的芳华。

 守一生一世之念,厚植“向阳而生”“三农”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当过农民,有着深厚的农民情结,始终把农民群众安危冷暖记挂在心,强调“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从 35 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到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张桂梅,从“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黄大发到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从鲜有人知的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到“当代神农”袁隆平,一批又一批的“三农”工作者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践行着“知之深、爱之切”的“三农”情怀。作为一名“三农”青年,要厚植“向阳而生”的“三农”情怀,自觉把个人理想、奋斗、事业熔铸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共同目标中去。

 重一针一线之事,站稳“根深蒂固”人民立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抓改革,部署推动了承包地“三权

 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当前,于洪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正处于中流击水之时,从宅基地边界模糊不清到“实景三维模型”建立,从农村闲置宅基地“三权分置”到挂网流转盈利,从农村集体资产“沉睡”到村民共享宅改红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正是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把群众的难事当成心事,以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为导向,牢牢站稳人民立场。作为一名“三农”青年,要自觉拜人民为师、虚心向人民求教、主动向人民问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站稳“根深蒂固”人民立场,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更加充满持久活力。

 积一点一滴之功,锤炼“无惧风雨”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看待粮食安全,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用占世界 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 20%的人口,使中国人民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这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顽强拼搏创造的伟大奇迹!今年,疫情笼罩沈城,于洪“菜园子”的农产品仍能产得出、供得上,靠的是每一天市对民需求和农业产出的详细统计,靠的是每一天从与菜农沟通到深夜配送,靠的是对线上商城的未雨绸缪和高效运行。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三农”青年都应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

 在攻坚克难中再创佳绩。

 于一言一行之间,练就“绿满大地”过硬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紧盯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七件大事,在实干中增加才干,在一线办实事、办好事中检验本领。在于洪的创新实践中,从“一村一井”的供水模式到用 IC 卡付水费的“三网”工程;从两三年前黑臭水体污染到如今的“三美”建设;从过去的农村如厕难到消纳式改厕新模式,乡村振兴提档加速的新时代,知识“保质期”越来越短,要立足、想出众、能胜出,就必须练就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居安思危的忧患,努力成为所在农业部门的行家里手,努力成为“三农”领域的“金招牌”“活字典”“一门清”。

 “蔚蓝的天空,碧绿的稻田,诗不在远方而近在咫尺”。把青春的理想、激情、奋斗播撒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学习树叶的...

本文链接:https://www.gxcjt.com/zhuantifanwen/gongzuohuibao/1019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Copyright © 2024 易达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20004951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