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易达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2023年度体验vr心得体会及收获VR体验收获8篇

时间:2023-10-11 17:15:04 浏览次数:
导读: 体验vr心得体会及收获VR体验收获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一个争论就是:这套教材到底适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部分教师认为这套教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知识内容切合学生

体验vr心得体会及收获VR体验收获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一个争论就是:这套教材到底适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部分教师认为这套教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知识内容切合学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验vr心得体会及收获VR体验收获8篇,供大家参考。

体验vr心得体会及收获VR体验收获8篇

体验vr心得体会及收获VR体验收获篇1

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一个争论就是:这套教材到底适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部分教师认为这套教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知识内容切合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 ---口语交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当前英语习惯的纯正英语。而部分教师则认为这套英语教材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因为这套英语教材要有六年的小学英语基础学生才能开始学习。而我们的小学生大部分在小学没有学过英语。教师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弥补。再者,这套教材词汇量多,对于没一点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教师在教学进度上根本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在争论的最后,各位英语教师达成一致的看法:新课程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更要加强教学反思,要把教学反思落到细处、实处,注意课堂知识的构建,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考察。下面就新课改谈谈个人体会:

一、新课改,新变化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将会给整个基础教育带来新的变化。

1、新的课程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此次课改的重点是一改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趋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2、新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该形成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形成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3、新的评价机制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和完整,不但没有忽视结果性评价,而且着重形成性评价。新标准认为,评价应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考试检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评价机制应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对教师教学的检测等。

二、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改形势是好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表现为:

1、课堂教学方面的具体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反映出不少的问题。有的缘于教学观念,有的缘于教学能力,有的缘于教学条件。余文森教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xx年第5期)一文中谈到的四大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具体谈四点:教学目标的虚化、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教学手段的不合理。

1.1教学目标虚化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但是,由于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第二,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首先,由于“过程、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是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的新要求,一般教师设计这类目标的意识不强,有些教师是有明确的意识,却在设计和操作中明显地出现了“游离"现象:游离于知识、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从而使过程、方法的价值丧失殆尽。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总之,目标的多维化以及对目标的不当定位,致使教师教学中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1.2教学内容泛化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早或过多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偏离文本而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支撑。第二,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情境设置应该自然的,而不能“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第三,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教学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给知识教1.3教学过程形式化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样化的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第一,“对话”变成“问答”。可以说,新课程所提倡的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独自式教学的超越。但实践上,却有不少教师把对话等同于师生问答。实际上,发生在课堂上的有些师生问答,其实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第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当前大多数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和随意状况,不少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第三,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应该承认,这也是当前探究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4教学手段不合理表现为现代教育技术不用或滥用。农村学校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进步不大,甚至有走下坡路的倾向。非但计算机辅助教学未能跟上,就连原有的幻灯、录音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少。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刻意追求多媒体运用而带来的课件泛滥,在多媒体课堂,有的课成了一张张幻灯片的播放,一放到底,把过去的“人灌”变成了现在的“电灌”;有的课俨然成了“网吧”,学生各自为阵。我们发现,在课堂上明明是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完成的,结果却被课件的模拟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像、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亟待澄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方法亟待研究。

2、从学生学习状态中反映的问题

2.1初中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在某些学校的课堂观察中发现,一节课中毫无反应的学生有近20%,似听非学的也有近20%,只听不写的有约40%,只有10%-20%的学生脸上有积极参与的神色。从这样的情况粗略地估计,40%的学生的学习困难是态度原因,另有40%学生的学习困难是方法原因,这样的学习状态令人忧虑是不言而喻的。

2.2学习心理负担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有近70%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过重。其实,学生不仅因为数量而负担重,也是因为对学习内容不大感兴趣,而导致的学习心理负担重。其原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不能较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知识的来源与价值;课堂教学、作业从内容到形式都显得单调枯燥;家长和教师过于看重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大和逆反心理。

2.3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了解不够,也缺少该方面的教育能力,往往采用简单的教化去面对有着纷繁原因的心理问题,导致学生的心理抵触,早恋、出走现象时有发生。加上家庭教育辅导等方面的欠缺,使得“育人”没有很好地与“授知”形成配合。

三、建议与对策

从调研中,我们深深感到我市初中课程改革的艰巨与困难,思考并寻求对策是责无旁贷的,本人建议: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程的另一目标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

2、改变教师角色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那么学习方式的改变关键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又在于教师角色的改变,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就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才能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师生平等的、情感交融的新的学生观和师生关系。因此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角色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控制者变为帮助者;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仲裁者变为促进者。对于课程与教师的自身发展来看,教师的角色要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教师要学会反思和创新;实施者变为开发者,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执行者变为决策者。

3、正确看待“差生”不少老师会抱怨班上的“差生”太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对“差生”的厌恶。这是一种可怕的误区。要正确对待差生,教师对待差生重要的是要有两个心。一是爱心,每一个差生都有其闪光之点,可爱之处,只有你用心去爱,具备了爱心,才会真正地关心差生,努力地转化差生;二是耐心,差生的转化是一个十分复杂艰难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还常常会出现反复,因此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抓,坚持不懈地抓,才能收到实效。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

4、重视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反思即研究,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途径,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师教学反思的自觉性也及到了明显地加深,但不可否认,在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假反思”的现象,要把教学反思做真、做实。首先,教学反思应符合新课程要求,尤其是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为依据,组织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也要对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方法的反思,处理好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其次,教学反思重点应在学生学习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没有?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没有?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没有?学生的情感意志得到了培养没有?第三,教学反思的形式应灵活多样,“说”和“写”是两种有效方式。“说”:说成功经验,说不足之处,说问题与困惑。引起大家的共鸣,思维碰撞,产生火花,问题会渐渐明朗,思路会渐趋清晰。“写”:写教学案例,写教学日志,写教学反思,写教学故事,写研究报告,提升个人理性经验,也让同伴共享反思成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实践和反思,充分证实适时的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欣赏与激励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与应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创新激情,同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从而为起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验vr心得体会及收获VR体验收获篇2

一年来,我校按照乡督学机构推行的“六字”课堂教学模式,制定计划、措施,分阶段科学安排教学,积极实验,大胆尝试,在教师素质、教学水平、学生习惯、教学成绩、班级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使我们对今后的课改更加坚定了信息。为总结成绩,找出差距,以利再战,特对本学年的课改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引领课改

课改是以模式为载体的,但模式又是一套程序,程序是否准确熟练的操作好,关键在于是否把握,把握的关键在于理解,因此,学习是首先的,不学习就不能深入理解每一个环节的意义、操作要领、蕴含的思想理念。我们利用周五下午时间,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以《课改路上》及省厅下发的配套书籍为主要学习对象,让一些先讲的教学理念引领我们的“六字”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加强平时的学习,每周要求有不少于三百字的学习笔记或者学习心得。

二,开展教研,深入推进

在课改中,我校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习任务的制定、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时间的把握、展示的人数时间次数等,有时在本校无法解决,我们组织带领课改教师外出观摩课改示范课,参加乡督学机构组织开展的课改研讨会,“三同”教学活动。每学期,语文数学教研组还要组织本组人员进行优质课活动,每两周进行一次公开课、观摩课活动,课改教师人人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共同探讨先进的教法、学法,切磋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通过活动,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教师们在活动中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校长还亲自带领课改教师亲赴山东杜郎口、江苏新知学校参观学习,回来后积极传授经验,使我们对新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提高。

三,积极行动,措施得力

推行“六字”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教室里学生的座位也重新摆放,把学生分成小组,成排的座位以围圈的形式摆放,组成4—6人的学习合作小组;教室后面装上黑板,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提供了方便;为调动学生课堂展示的激情,校长亲自编写了《课堂展示歌》;“六星”评比活动,更好的调动学生参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制定了“五好”“八不”教育活动方案,发放到各班,要求各班主任监督执行。

四,文化涵养,助推课改

为配合课改,学习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育人,以文化助推课改,以文化涵养课改。学校精心选择当代最新的教育思想理念以及督学机构编写的校园文化荟萃,制成报栏、版面、标牌等,安装在校园、走廊、教室墙壁,时刻激励、唤醒、影响着教师学生的一言一行,使课改洋溢着整个校园。同时,我们还精心设计黑板,把一些名人名言、学生的励志语言、班级宣言、组训等写在黑板边缘,学校还给优秀学生拍照,把他们的相片与励志语言制成标语牌,张贴走廊,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各个班级的教室门上,还张贴了全班照和班级宣言,增强了学生的荣辱感和集体主义观念。

五,教学相长,全面育人

通过课改实验,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以前迥然不同,一改往日被动式的接受知识,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等环节,初步获得享受知识的快乐,享受知识的喜悦。也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发言积极,思维敏捷,智慧火花迸射,课堂上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突出了自己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正逐步养成:如预习的习惯;展示交流时,教师不失时机的点拨、追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联想的习惯;边听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用双色笔勤记笔记的习惯;谦让的习惯等。

实行新模式以来,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教师用“六字”模式备课,改变以前抄教材、搬教参的习惯,真正深入钻研教材了、关注学生了、考虑学法了、转变角色了,会写反思了,更会评课了„„

课改之路还很漫长,可谓是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有昂扬的激情,必胜的信心,务实的态度,坚持不懈,探索下去,相信呈现给我们的必将是绚丽的风光。下学年,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按照督学机构的安排部署,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学科课型研究上下功夫,使课改向纵深出不断推进。

三、抓实校本教研,优化师生教学行为方式。

课程改革是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伴着新课程一路走来,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教师的发展意味着生存与竞争,持续发展意味着创造和动力,科学发展意味着生命和活力。强化校本培训、扩大对外交流、开展校外学习、组织团队合作,让教师在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培训中,通过创设特色情景,引导教师在活动的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点,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的提高。

1.完善“八个一”研究制度:每天进行一小时阅读,每周听一节同伴随堂课,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设计,每学期上一节教学研讨课,每学期写一份教育科研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每学期命一套高质量的测试题,每年参与或主持一个课题研究。

2.坚持校内外听课学习“三四要求”:校内听课“三个一”,发现一个亮点,指出一点不足,提出一条建议;校外培训“四个一”,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照一张带有会标的照片,做一次交流汇报,把学习所得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有一点变化。

3.备课与教研一体制,推行“四五三九”制度。

精通教材,熟悉教法是实施新课程的基础。开展“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我与学生共同进步”活动,要求教师必须真正认识到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具有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具有收集、处理、交流使用信息的意识和技巧,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交给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一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突出“四个五”要求。学科教研组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加强教研组建设是纵深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的有力抓手。我校教研组工作坚持做到“五有”:有制度、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成效;“五定”:定主题、定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五化”:制度化、经常化、系列化、规范化、常态化,学校对校本教研工作管理做到“五有”:有跟踪、有评比、有奖励、有宣传、有推广。每学期学校都设有专项资金2万元对教研组工作进行团队捆绑式考核奖励,考核内容包括计划制定与实施、常规教研活动开展、自主教研活动的开展、成员的出勤率和参与度,成员完成教学科研(撰写文章、上公开课、课题研究等)的比例、教学成绩以及获奖情况等,强化在教研活动中没有个人,只有集体的思想意识。

二是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推行“三步骤九环节”。我校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坚持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提高备课的质量,提高课堂有效性。为保证集体备课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成立了以年级学科为单位的备课组,每周落实了半天时间为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集体备课实行“三步骤九环节”的备课方式,主备人初备,备课组研究讨论联系领导参与检查、考核、评价的方式,保证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同时坚持备课、说课、议课、上课并进,使集体备课真正受到实效。

体验vr心得体会及收获VR体验收获篇3

一、稳中求进

刷题练习的主要目标是巩固基础发现问题,所以此时我们需要稳中求进,而不是急功近利,每做完几套试题我们需要回首观察总结,分析总结自己在什么章节上、知识点以及哪种题型容易犯错。如果后面做了几次试卷还是在同一类题型上犯错,此时我们就需要抽出点时间进行专项突破。

备考建议:面对真题练习一定要体现出“钻”,所谓“钻”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很多考生为了追求备考速度,而忽略了一些备考中出现的问题,就好比修炼,一个人修炼只追求修炼速度,不注重打牢根基,最终便会导致根基不稳早早的就出现了屏障,所以我们利用真题发现错题和问题的时候,不要急功近利的去忽略,而是静下心来去研究去突破,这样复习效率才会好!

二、模拟练习

很多以往考生都会说,不做成套的试卷是无法感受那3小时要死多少脑细胞,虽然这是优点夸大但是也反映了成套的试题需要消耗的脑力和精力是非常大,有些考生甚至做完一套试卷都感觉轻飘飘的,所以在黄金10月我们都应该抽出些时间进行专项训练,进行整套试题的做,来保持这种感觉!

备考建议:在黄金10月这个时间紧凑的时光中,我们对于真题尽量按时间成套的去做,少去将真题分割,按照章节知识点或者题型来做,也尽量不要超时,这样更容易发挥真题在备考中的作用,更加能够体验到考试中所花的时间以及精力!

三、对于模拟备考的真题需要打分总结

模拟阶段的打分是为了更加能够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而总结便是重新对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行梳理,而很多同学已经养成了做完试题只对答案不打分,甚至对了答案也没有进一步的操作,下次面对同样题型一看答案就会,一丢答案就“醉”,这种做法在冲刺阶段中一定要改正过来,不然就算是做了两三遍也很可能“摸不着头脑”,所以在最后建议各位考生在刷题的时候,尽量保持和考试一样的节奏以及改变之前对于刷题的方法,最后祝各位考生早日蟾宫折桂!

体验vr心得体会及收获VR体验收获篇4

一年来,我校按照乡督学机构推行的“六字”课堂教学模式,制定计划、措施,分阶段科学安排教学,积极实验,大胆尝试,在教师素质、教学水平、学生习惯、教学成绩、班级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使我们对今后的课改更加坚定了信息。为总结成绩,找出差距,以利再战,特对本学年的课改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引领课改

课改是以模式为载体的,但模式又是一套程序,程序是否准确熟练的操作好,关键在于是否把握,把握的关键在于理解,因此,学习是首先的,不学习就不能深入理解每一个环节的意义、操作要领、蕴含的思想理念。我们利用周五下午时间,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以《课改路上》及省厅下发的配套书籍为主要学习对象,让一些先讲的教学理念引领我们的“六字”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加强平时的学习,每周要求有不少于三百字的学习笔记或者学习心得。

二,开展教研,深入推进

在课改中,我校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习任务的制定、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时间的把握、展示的人数时间次数等,有时在本校无法解决,我们组织带领课改教师外出观摩课改示范课,参加乡督学机构组织开展的课改研讨会,“三同”教学活动。每学期,语文数学教研组还要组织本组人员进行优质课活动,每两周进行一次公开课、观摩课活动,课改教师人人参与听课、评课活动,共同探讨先进的教法、学法,切磋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通过活动,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教师们在活动中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校长还亲自带领课改教师亲赴山东杜郎口、江苏新知学校参观学习,回来后积极传授经验,使我们对新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提高。

三,积极行动,措施得力

推行“六字”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教室里学生的座位也重新摆放,把学生分成小组,成排的座位以围圈的形式摆放,组成4—6人的学习合作小组;教室后面装上黑板,为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提供了方便;为调动学生课堂展示的激情,校长亲自编写了《课堂展示歌》;“六星”评比活动,更好的调动学生参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为了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制定了“五好”“八不”教育活动方案,发放到各班,要求各班主任监督执行。

四,文化涵养,助推课改

为配合课改,学习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育人,以文化助推课改,以文化涵养课改。学校精心选择当代最新的教育思想理念以及督学机构编写的校园文化荟萃,制成报栏、版面、标牌等,安装在校园、走廊、教室墙壁,时刻激励、唤醒、影响着教师学生的一言一行,使课改洋溢着整个校园。同时,我们还精心设计黑板,把一些名人名言、学生的励志语言、班级宣言、组训等写在黑板边缘,学校还给优秀学生拍照,把他们的相片与励志语言制成标语牌,张贴走廊,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各个班级的教室门上,还张贴了全班照和班级宣言,增强了学生的荣辱感和集体主义观念。

五,教学相长,全面育人

通过课改实验,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以前迥然不同,一改往日被动式的接受知识,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等环节,初步获得享受知识的快乐,享受知识的喜悦。也养成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注意力集中,发言积极,思维敏捷,智慧火花迸射,课堂上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突出了自己的主体地位,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正逐步养成:如预习的习惯;展示交流时,教师不失时机的点拨、追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联想的习惯;边听边想,先想后说的习惯;用双色笔勤记笔记的习惯;谦让的习惯等。

实行新模式以来,教师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转变,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教师用“六字”模式备课,改变以前抄教材、搬教参的习惯,真正深入钻研教材了、关注学生了、考虑学法了、转变角色了,会写反思了,更会评课了„„

课改之路还很漫长,可谓是任重道远,只要我们有昂扬的激情,必胜的信心,务实的态度,坚持不懈,探索下去,相信呈现给我们的必将是绚丽的风光。下学年,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按照督学机构的安排部署,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在学科课型研究上下功夫,使课改向纵深出不断推进。

三、抓实校本教研,优化师生教学行为方式。

课程改革是一场关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深刻革命,伴着新课程一路走来,我们深刻的认识到教师的发展意味着生存与竞争,持续发展意味着创造和动力,科学发展意味着生命和活力。强化校本培训、扩大对外交流、开展校外学习、组织团队合作,让教师在交流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培训中,通过创设特色情景,引导教师在活动的体验中反思自己的经验与观点,在交流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产生新的思想,达到新的认识,从而实现自我的提高。

1.完善“八个一”研究制度:每天进行一小时阅读,每周听一节同伴随堂课,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设计,每学期上一节教学研讨课,每学期写一份教育科研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每学期命一套高质量的测试题,每年参与或主持一个课题研究。

2.坚持校内外听课学习“三四要求”:校内听课“三个一”,发现一个亮点,指出一点不足,提出一条建议;校外培训“四个一”,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照一张带有会标的照片,做一次交流汇报,把学习所得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有一点变化。

3.备课与教研一体制,推行“四五三九”制度。

精通教材,熟悉教法是实施新课程的基础。开展“我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我与学生共同进步”活动,要求教师必须真正认识到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课堂教学活动的育人功能。在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具有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具有收集、处理、交流使用信息的意识和技巧,培养兴趣、养成习惯、交给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一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突出“四个五”要求。学科教研组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加强教研组建设是纵深推进校本教研活动的有力抓手。我校教研组工作坚持做到“五有”:有制度、有计划、有实施、有记录、有成效;“五定”:定主题、定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五化”:制度化、经常化、系列化、规范化、常态化,学校对校本教研工作管理做到“五有”:有跟踪、有评比、有奖励、有宣传、有推广。每学期学校都设有专项资金2万元对教研组工作进行团队捆绑式考核奖励,考核内容包括计划制定与实施、常规教研活动开展、自主教研活动的开展、成员的出勤率和参与度,成员完成教学科研(撰写文章、上公开课、课题研究等)的比例、教学成绩以及获奖情况等,强化在教研活动中没有个人,只有集体的思想意识。

二是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推行“三步骤九环节”。我校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坚持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提高备课的质量,提高课堂有效性。为保证集体备课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成立了以年级学科为单位的备课组,每周落实了半天时间为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集体备课实行“三步骤九环节”的备课方式,主备人初备,备课组研究讨论联系领导参与检查、考核、评价的方式,保证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同时坚持备课、说课、议课、上课并进,使集体备课真正受到实效。

体验vr心得体会及收获VR体验收获篇5

教学过程中对教材的一个争论就是:这套教材到底适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部分教师认为这套教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知识内容切合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 ---口语交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当前英语习惯的纯正英语。而部分教师则认为这套英语教材不适合农村学校的学生,因为这套英语教材要有六年的小学英语基础学生才能开始学习。而我们的小学生大部分在小学没有学过英语。教师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弥补。再者,这套教材词汇量多,对于没一点英语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太大。教师在教学进度上根本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在争论的最后,各位英语教师达成一致的看法:新课程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更要加强教学反思,要把教学反思落到细处、实处,注意课堂知识的构建,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的考察。下面就新课改谈谈个人体会:

一、新课改,新变化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将会给整个基础教育带来新的变化。

1、新的课程目标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此次课改的重点是一改过去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趋向,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体验、实践、参与和交流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新课标增加了情感因素、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发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2、新的教学模式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该形成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应该形成一种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3、新的评价机制新的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和完整,不但没有忽视结果性评价,而且着重形成性评价。新标准认为,评价应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考试检测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评价机制应包括对课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检测,对教师教学的检测等。

二、课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改形势是好的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表现为:

1、课堂教学方面的具体问题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也反映出不少的问题。有的缘于教学观念,有的缘于教学能力,有的缘于教学条件。余文森教授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反思》(《课程。教材。教法》20xx年第5期)一文中谈到的四大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具体谈四点:教学目标的虚化、教学内容的泛化、教学过程的形式化、教学手段的不合理。

1.1教学目标虚化新课程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核心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但是,由于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知识、技能目标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性目标,然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和观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课堂上,最应该明确的知识、技能目标,反而出现缺失或者变得含糊。第二,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首先,由于“过程、方法”这一维度的目标,是以往课堂教学所忽略的新要求,一般教师设计这类目标的意识不强,有些教师是有明确的意识,却在设计和操作中明显地出现了“游离"现象:游离于知识、技能目标之外,游离于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之外,游离于学生发展之外,从而使过程、方法的价值丧失殆尽。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总之,目标的多维化以及对目标的不当定位,致使教师教学中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1.2教学内容泛化由于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经验,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早或过多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偏离文本而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大量补充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支撑。第二,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情境设置应该自然的,而不能“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第三,联系实际变成了一种装饰。教学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给知识教1.3教学过程形式化新课程课堂教学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的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样化的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第一,“对话”变成“问答”。可以说,新课程所提倡的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独自式教学的超越。但实践上,却有不少教师把对话等同于师生问答。实际上,发生在课堂上的有些师生问答,其实并非真正的教学对话。第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当前大多数课堂里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和随意状况,不少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第三,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应该承认,这也是当前探究学习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4教学手段不合理表现为现代教育技术不用或滥用。农村学校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进步不大,甚至有走下坡路的倾向。非但计算机辅助教学未能跟上,就连原有的幻灯、录音机的使用也越来越少。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教学。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刻意追求多媒体运用而带来的课件泛滥,在多媒体课堂,有的课成了一张张幻灯片的播放,一放到底,把过去的“人灌”变成了现在的“电灌”;有的课俨然成了“网吧”,学生各自为阵。我们发现,在课堂上明明是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实验完成的,结果却被课件的模拟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自我想像、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这些认识上的偏差,亟待澄清;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方法亟待研究。

2、从学生学习状态中反映的问题

2.1初中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在某些学校的课堂观察中发现,一节课中毫无反应的学生有近20%,似听非学的也有近20%,只听不写的有约40%,只有10%-20%的学生脸上有积极参与的神色。从这样的情况粗略地估计,40%的学生的学习困难是态度原因,另有40%学生的学习困难是方法原因,这样的学习状态令人忧虑是不言而喻的。

2.2学习心理负担重学生问卷调查显示:有近70%的学生认为学习负担过重。其实,学生不仅因为数量而负担重,也是因为对学习内容不大感兴趣,而导致的学习心理负担重。其原因主要有:教师的教学不能较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体会不到知识的来源与价值;课堂教学、作业从内容到形式都显得单调枯燥;家长和教师过于看重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大和逆反心理。

2.3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变化最快的时期。目前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心理健康了解不够,也缺少该方面的教育能力,往往采用简单的教化去面对有着纷繁原因的心理问题,导致学生的心理抵触,早恋、出走现象时有发生。加上家庭教育辅导等方面的欠缺,使得“育人”没有很好地与“授知”形成配合。

三、建议与对策

从调研中,我们深深感到我市初中课程改革的艰巨与困难,思考并寻求对策是责无旁贷的,本人建议: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我们今天的教育是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课程的另一目标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

2、改变教师角色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他们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那么学习方式的改变关键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又在于教师角色的改变,新课程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就要转变教师的角色,才能建立起一种民主的、师生平等的、情感交融的新的学生观和师生关系。因此对学生来说,教师的角色要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控制者变为帮助者;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仲裁者变为促进者。对于课程与教师的自身发展来看,教师的角色要由:教书匠变为研究者,教师要学会反思和创新;实施者变为开发者,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执行者变为决策者。

3、正确看待“差生”不少老师会抱怨班上的“差生”太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对“差生”的厌恶。这是一种可怕的误区。要正确对待差生,教师对待差生重要的是要有两个心。一是爱心,每一个差生都有其闪光之点,可爱之处,只有你用心去爱,具备了爱心,才会真正地关心差生,努力地转化差生;二是耐心,差生的转化是一个十分复杂艰难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还常常会出现反复,因此一定要持之以恒地抓,坚持不懈地抓,才能收到实效。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

4、重视教学反思,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反思即研究,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途径,这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教师教学反思的自觉性也及到了明显地加深,但不可否认,在课改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假反思”的现象,要把教学反思做真、做实。首先,教学反思应符合新课程要求,尤其是以课标为依据。以课标为依据,组织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反思,也要对新课程理念下新的教学方法的反思,处理好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其次,教学反思重点应在学生学习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了没有?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没有?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没有?学生的情感意志得到了培养没有?第三,教学反思的形式应灵活多样,“说”和“写”是两种有效方式。“说”:说成功经验,说不足之处,说问题与困惑。引起大家的共鸣,思维碰撞,产生火花,问题会渐渐明朗,思路会渐趋清晰。“写”:写教学案例,写教学日志,写教学反思,写教学故事,写研究报告,提升个人理性经验,也让同伴共享反思成果。

总之,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通过实践和反思,充分证实适时的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欣赏与激励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热情与应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创新激情,同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从而为起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验vr心得体会及收获VR体验收获篇6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暴露了出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世界头号速度的高速增长,但与此相辅相成,理应配套发展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法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的财富分配问题的解决却没有很好的适应当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这就进一步催生了社会问题的产生,而且绝大多数都是由这两者脱节所引起的。

(一)“空巢”现象是近几年出现的比较显著的社会问题。“空巢”是指家庭

中出现的由于子女外出而家中无人的现象,“空巢”老人是由于子女外出而只将父母留于家中,造成老人无人奉养的现象。

(二)“空巢”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由于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格局所造成的。

(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决定为新中国规划了一份崭新的蓝图,从此中国决定改革开放,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东、中、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由于显著的地缘优势,在经济上展现出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而西部和中部由于深居内陆,基础设施差等原因而丧失了同东部地区竞争的地位,这也就造成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的巨大差异,而“空巢”现象的产生与这一发展结果直接相关,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有更好的教育、医疗、生活条件,越来越越多的年轻人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待遇,开始想东中部迁移,而这一现象就造成了“空巢”家庭的产生。

通过查阅资料我得知“空巢”家庭多集中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例如西南、西北、华北等地,其中尤以甘肃、云南、山西、贵州、青海等省份居多。而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以上的结论,这些地区基本上都处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因为本地的工作机会少,工资水平较之东部地区低,于是,很多一些人便将家庭托付于年迈的家中老人,只身前往东部或其他经济发达薪资较高地区寻找工作。

(一)“空巢”现象的出现应当说不是人们的本意,很多家庭,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其中还有很多人在外地成了家,这无形中便将老家中的生活负担寄予家中老人身上,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大多数在家中“留守”的老人们已经很年迈了,让他们照看本已穷困的家是非常不容易的,况且,老人们的身体大多不好,一旦出现一些急性的疾病,那么后果就很严重了。而这一点也是“空巢”家庭让很多人感到痛心的原因之一。子女们长期在外,只能在经济上给与家中父母一些支持,但老人们需要的真的不仅仅是这些。

(二)根据我的一些调查,我所在的省由于处于西部地区,“空巢”家庭不在少数,“空巢”家庭是缺乏温暖,缺乏关爱的家庭,在家庭生活中,老人需独立承担家务琐事,使老人本就虚弱的身体更加的不堪重负,更为令人担心的是,老人由于长期缺乏来自家庭的温暖,更使老人变得少言寡语,精神状态不佳。

“空巢”家庭对于老人的伤害是巨大的。

(一)早前,媒体曾报道贵州省的一户家庭所发生的惨剧:一位老人在家中突发心脏病,因无人照料而死于家中,几个月后才被人发现。事后调查发现,老人的子女长期在外,老人在独自在家中。这个家庭是典型的“空巢”家庭,然而这仅仅是中国成千上万户“空巢”家庭中的一个缩影。众多的“空巢”老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做饭,家务等琐碎事物都必须由老人亲自来做,甚至是生病了也要去自己看医生,若是出现一些急性病(高血压、心脏病)则很难得到及时的救治。

一方面,众多的“空巢”家庭分布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不便,医疗条件差,大多数的“空巢”老人生病都不能就近就医,而造成的病情延误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同时,不能忽视的是,“空巢”老人们的心理及精神状况也因为长期缺乏来自亲人的关心和照料而不容乐观。长年累月的孤独,石老人开始越来越少和人交流,人是社会化的产物,需要不断的与外界交流获取信息才能得到生活的乐趣。科学家曾做过实验,将一个人长期禁闭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内,不能与任何人交流,参与试验的人无一能忍受孤独寂寞的煎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那些长期孤独寂寞的老人们每天都在忍受孤独的痛苦,精神状态自然不好,长期下去,很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何谈幸福的晚年?

另一方面,与“空巢”家庭相似的是,中国有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这同时也是“空巢”家庭的另一个恶果。外出的打工的年轻父母将孩子寄给老人看养,而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变的自私,冷漠,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成长的阴影,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二)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了“空巢”家庭对老人孩子的伤害,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行动起来,也有部分在外务工的青年人尝试在家乡寻找工作,以便照顾老人和孩子。当然“空巢”现象的解决也不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减少和消除“空巢”家庭的产生。

(一)前文提到,“空巢”现象的产生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1、在经济层面上:一定要注意发挥“先富带后富”的作用,不论是地区经济、个人、还是从经济实体上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应该注意均衡发展西、中、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化经济发展格局,提高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大力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净化投资环境,挖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和潜力,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就业,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空巢问题。当然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绝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循序渐进的实施。同时,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上,应保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陪制度,坚持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2、在政策层面上:政府应当给予中西部地区一些政策支持,给予中西部地区一些合理的政策倾斜,例如在上获得通过的允许农民将土地进行流转的问题,这一政策很好的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空巢”家庭的产生。

3、通过以上的种种措施来逐步解决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从而解决“空巢”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给予老人们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

尽管这是我大学生活的第一次社会实践,肯定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相信,通过对“空巢“现象的认真分析我加深了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提高了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通过对“空巢“现象得的研究,对我来说很陌生,但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体验vr心得体会及收获VR体验收获篇7

对于这个暑假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家里,对于恋家的我,一放假就跑回家,好像晚一天回家就少了些什么,所以我无时无刻都想在家呆着,当很多同学在在开心的聚会,很多同学在计划着到哪的去旅游的时候,我却在家。正因为只有放假的时候才回家,所以爸妈也会在家陪我,其实自己很懒的,打心里真的很不想做这些。但是又不喜欢看着妈妈一个人忙来忙去的,心里很愧疚。比如说有时候好不容易玩电脑玩得起劲的时候,妈妈又在忙了,我不得不狠心扔下我的电脑帮妈妈做事。有时我在看电视时,她总是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所以我又要扔下电视和妈妈共同忙碌。

觉得妈妈总是没事找事做,她总是闲不住。不过,做这些我也有很多的收获,做这些很锻炼我的耐心,我的性格是那种只有三分钟的热情的那种,做什么事情是刚开始的时候热情饱满,百分百的投入其中,但是慢慢的就开始厌倦了,做起事情来总是马马虎虎的"。妈妈什么也不会说把我做的不好的继续从做一遍,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会微微刺痛,有一些不舒服。可能是因为我一年到头都不怎么在家的原因,妈妈也总是不让我干,一道这个时候我的热度又燃起来啦。

我不仅仅是学会了怎么做事,还学会了怎么做人,周围的人都很喜欢妈妈,我觉得这就是妈妈的魅力所在了,妈妈的性子很急,人也很直率,有时也不免得罪很多人,但是妈妈是非很分明的,她不会因为别人不喜欢她,而在别人需要帮助是置之不理,不会因为和自己关系很好,而在对与错的时候儿偏袒某一方,我觉得这一点对我很受用因为我总是很难在这方面处理好与朋友的关系。妈妈很孝顺,这是人人皆知的,她照顾家人无微不至,同时又体贴。这种体贴让我们更爱她。

在父母眼里我们总是孩子,我们总习惯在父母的照顾下成长,却不知如何面对将来独立的生活。但是,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用我们的暑假生活来好好体验一下——简单的生活是否简单。于是,我们便有了当家长的想法。在家里做家长的一周里我学会了很多,学会了做饭。做饭我不擅长可是为了以后饿不死自己我还是决定在这个学习中学做几道菜。经过长期的观摩和记录我学习的第一道菜是西红柿炒鸡蛋,本来信心十足的我认为炒这道菜非常简单可是没想到第一次就失败了,在极度的痛苦和郁闷中我进行了第二次的尝试,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这次要非常小心,根据记录和以前的经验,终于完成了。可是一尝。算了还是从做吧。看来做菜真的不是我想得那么简单,所以凡事都要从最基本的做起。那就先从摘菜洗菜切菜,做起。

别说这些东西看似很容易也让我受益匪浅,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以前根本就不知道土豆皮是怎样弄去的现在做起来就很得心应手了。所以任何事物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只有通过时间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在学习的最后为父母做上了一桌午餐。从吃过早饭后,我带着“大孩子们”看电视、打牌,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几个小时。可转眼又快11点了,我便匆匆忙忙去菜场买菜。在人声鼎沸、琳琅满目的菜场里转悠了20来分钟,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我买了菜便又匆匆忙忙赶回家去做午饭了。午饭由我掌勺,我弄得手忙脚乱。但父母对我的午餐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不仅学会了做饭还学会了做家务。做家务劳动确实累,可是能让我们在劳动中实践,体验父母的辛苦;而且能培养我们不怕脏,不怕累的良好精神。

所以,“多做家务,多多易善”拖地板。一开始,我也不想选择拖地板的。可是,由于我们家的卫生间里马桶坏了,水泼了一地;没办法,我只得拿起拖把,小心翼翼地拖起地板。我先拿来一个小桶,在里面灌满水,把拖把放在里面浸湿;接着,我把拖把绞干,直到水不流出来为止。然后,我就两手握住拖把,细细地扫起地板。我拖地板是按顺序拖的。我先从左往右,依次拖了一次。然后再从上到下又拖了一次。由于拖把太沉了,我的手开始麻木,觉得特别酸,头发里开始夹杂着汗水。之后,我把拖把浸在手里,呵,还真脏,灰尘都沉入水底,面上浮现出淡淡的灰色。我把拖把放在水里搅了一下,再拿起来把拖把绞干。最后,我又再次按着顺序拖了一下地板,确定干净后,再把小桶和拖把洗干净放回原处。

等地板干后,相信还会跟以前一样,一尘不染,焕然一新的!从拖地板中我再次体会到了父母做家务劳动的辛苦、艰难。我握紧拳头,下定决心,一定要多帮父母分担家务劳动,让父母过得轻松、快乐一些!大家也一定要记住啊,“家务劳动,人人有份!”平时从里到外的衣服都是老妈帮着打理的我还学会了洗衣服,刚开始自己洗衣服洗得兴奋,什么衣服都往洗衣机里塞,恨不得把身上穿着的衣服也脱下来放进洗衣机洗一洗。结果把我心爱的衣服染色了,哎!心痛!这是一个具有很多教训意义的家务事故!!

但后来吃一堑长一智,我明白了很多。

1、要把不同色系的衣物分开洗;

2、不同原料的衣物分开洗;

3、尽量将衣橱里的衣服摆放在明处,这样不至于往衣橱里乱增加补给。一阵手忙脚乱后,我的家庭角色体验也象征性的告一段落,不管这些天有多么的忙碌、多么的笨拙,这些点点滴滴都让我体会到了家长下班之余做家务的不易,同时也让我学会了独立,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通过劳动,我门锻炼了意志,提升了自我的能力,增长了经验,同时这也算是一种人生生活的更真实的体验吧!

体验vr心得体会及收获VR体验收获篇8

对于这个暑假我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用在家里,对于恋家的我,一放假就跑回家,好像晚一天回家就少了些什么,所以我无时无刻都想在家呆着,当很多同学在在开心的聚会,很多同学在计划着到哪的去旅游的时候,我却在家。正因为只有放假的时候才回家,所以爸妈也会在家陪我,其实自己很懒的,打心里真的很不想做这些。但是又不喜欢看着妈妈一个人忙来忙去的,心里很愧疚。比如说有时候好不容易玩电脑玩得起劲的时候,妈妈又在忙了,我不得不狠心扔下我的电脑帮妈妈做事。有时我在看电视时,她总是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所以我又要扔下电视和妈妈共同忙碌。

觉得妈妈总是没事找事做,她总是闲不住。不过,做这些我也有很多的收获,做这些很锻炼我的耐心,我的性格是那种只有三分钟的热情的那种,做什么事情是刚开始的时候热情饱满,百分百的投入其中,但是慢慢的就开始厌倦了,做起事情来总是马马虎虎的"。妈妈什么也不会说把我做的不好的继续从做一遍,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会微微刺痛,有一些不舒服。可能是因为我一年到头都不怎么在家的原因,妈妈也总是不让我干,一道这个时候我的热度又燃起来啦。

我不仅仅是学会了怎么做事,还学会了怎么做人,周围的人都很喜欢妈妈,我觉得这就是妈妈的魅力所在了,妈妈的性子很急,人也很直率,有时也不免得罪很多人,但是妈妈是非很分明的,她不会因为别人不喜欢她,而在别人需要帮助是置之不理,不会因为和自己关系很好,而在对与错的时候儿偏袒某一方,我觉得这一点对我很受用因为我总是很难在这方面处理好与朋友的关系。妈妈很孝顺,这是人人皆知的,她照顾家人无微不至,同时又体贴。这种体贴让我们更爱她。

在父母眼里我们总是孩子,我们总习惯在父母的照顾下成长,却不知如何面对将来独立的生活。但是,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又是不可避免的。所以,用我们的暑假生活来好好体验一下——简单的生活是否简单。于是,我们便有了当家长的想法。在家里做家长的一周里我学会了很多,学会了做饭。做饭我不擅长可是为了以后饿不死自己我还是决定在这个学习中学做几道菜。经过长期的观摩和记录我学习的第一道菜是西红柿炒鸡蛋,本来信心十足的我认为炒这道菜非常简单可是没想到第一次就失败了,在极度的痛苦和郁闷中我进行了第二次的尝试,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这次要非常小心,根据记录和以前的经验,终于完成了。可是一尝。算了还是从做吧。看来做菜真的不是我想得那么简单,所以凡事都要从最基本的做起。那就先从摘菜洗菜切菜,做起。

别说这些东西看似很容易也让我受益匪浅,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以前根本就不知道土豆皮是怎样弄去的现在做起来就很得心应手了。所以任何事物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只有通过时间才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在学习的最后为父母做上了一桌午餐。从吃过早饭后,我带着“大孩子们”看电视、打牌,平平安安地度过了几个小时。可转眼又快11点了,我便匆匆忙忙去菜场买菜。在人声鼎沸、琳琅满目的菜场里转悠了20来分钟,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我买了菜便又匆匆忙忙赶回家去做午饭了。午饭由我掌勺,我弄得手忙脚乱。但父母对我的午餐还是比较满意的。我不仅学会了做饭还学会了做家务。做家务劳动确实累,可是能让我们在劳动中实践,体验父母的辛苦;而且能培养我们不怕脏,不怕累的良好精神。

所以,“多做家务,多多易善”拖地板。一开始,我也不想选择拖地板的。可是,由于我们家的卫生间里马桶坏了,水泼了一地;没办法,我只得拿起拖把,小心翼翼地拖起地板。我先拿来一个小桶,在里面灌满水,把拖把放在里面浸湿;接着,我把拖把绞干,直到水不流出来为止。然后,我就两手握住拖把,细细地扫起地板。我拖地板是按顺序拖的。我先从左往右,依次拖了一次。然后再从上到下又拖了一次。由于拖把太沉了,我的手开始麻木,觉得特别酸,头发里开始夹杂着汗水。之后,我把拖把浸在手里,呵,还真脏,灰尘都沉入水底,面上浮现出淡淡的灰色。我把拖把放在水里搅了一下,再拿起来把拖把绞干。最后,我又再次按着顺序拖了一下地板,确定干净后,再把小桶和拖把洗干净放回原处。

等地板干后,相信还会跟以前一样,一尘不染,焕然一新的!从拖地板中我再次体会到了父母做家务劳动的辛苦、艰难。我握紧拳头,下定决心,一定要多帮父母分担家务劳动,让父母过得轻松、快乐一些!大家也一定要记住啊,“家务劳动,人人有份!”平时从里到外的衣服都是老妈帮着打理的我还学会了洗衣服,刚开始自己洗衣服洗得兴奋,什么衣服都往洗衣机里塞,恨不得把身上穿着的衣服也脱下来放进洗衣机洗一洗。结果把我心爱的衣服染色了,哎!心痛!这是一个具有很多教训意义的家务事故!!

但后来吃一堑长一智,我明白了很多。

1、要把不同色系的衣物分开洗;

2、不同原料的衣物分开洗;

3、尽量将衣橱里的衣服摆放在明处,这样不至于往衣橱里乱增加补给。一阵手忙脚乱后,我的家庭角色体验也象征性的告一段落,不管这些天有多么的忙碌、多么的笨拙,这些点点滴滴都让我体会到了家长下班之余做家务的不易,同时也让我学会了独立,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快乐。通过劳动,我门锻炼了意志,提升了自我的能力,增长了经验,同时这也算是一种人生生活的更真实的体验吧!

本文链接:https://www.gxcjt.com/xindetihui/5353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4 易达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20004951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