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易达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4年某镇先进制造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时间:2023-11-20 08:00:05 浏览次数:
导读: 2024年某镇先进制造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为破除资源要素制约,促进工业有效投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面

2024年某镇先进制造业提升行动实施方案 为破除资源要素制约,促进工业有效投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推进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突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推进“精准引进、项目提质、数字转型、优势再造、创新驱动、园区更新、退散进集、小微园提升”八大工程,形成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双引擎”,推动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再造新优势,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 (一)工业投资提质计划。充分发挥工业投资在助推经济稳增长、优结构中的关键性作用,组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扎实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大力推进重大制造业项目实施。到2024年,全镇共完成工业投资120亿元,其中技改投资达到100亿,新引进项目投资20亿,其中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投资10亿;
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300个;
招引项目中先进制造业产业项目不少于60%。2025年, 引进总投资额超10亿以上产业项目1个;
工业投资力争达到36亿元;新增工业用地500亩以上;
完成智能化改造项目100个。

(二)集群优势再造计划。打造千亿级前沿材料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4年,全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年均增长7%以上;
新增亿元以上企业5家。2025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冲刺600亿,新增规上企业15家、新增亿元以上企业3家,10亿元企业1家。

(三)低效用地提升计划。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理论为指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开展低效工业企业改造提升,大力破除资源要素低效供给,实现存量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和企业规范升级,到2024年改造提升低效用地800亩,规上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2%。2025年,改造提升低效用地300亩,全镇规上亩均税收达到25万元。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工业投资提质计划 强化目标导向,聚焦重点领域,突出重点项目,坚持“引增量、扩存量”并举,推动新项目落地和企业增资扩产,增强工业投资持续增长的后劲支撑。

1.实施项目精准引进工程。大力开展“零增地”招商和存量用地招商,围绕先进制造业强链、延链、补链招商,促进优势产业纵向延伸、横向集聚发展。持续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中开工、集中服务活动,坚持一手抓开工建设、一手抓竣工投产。建立开工项目库和投产达产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对项目进展情况的跟踪服务。确保重大项目开工率达到100%。2025年全镇力争完成合同利用外资55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110万美元;
引进市外内资实到资金11.5亿元。(责任部门:经发中心)
2.落实项目提质增效工程。实行“345”工业投资项目准入标准,亩均税收提高到平均30万元,投资强度提高到平均400万元,亩均销售提高到平均500万元。鼓励企业利用原有土地进行“零土地”技改,项目符合消防、安全生产和规划审批现行要求的,容积率、建筑高度适当改变上限指标和绿地率下限指标,产权不得以分割分摊形式部分转让,对项目加强用途管控和事后监管。(责任部门:经发中心、国土资源所、环境保护二所、应急管理办)
3.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工程。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提升装备和生产线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建设一批“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探索建设“未来工厂”。力争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00个,新增工业机器人80台以上,力争通过三年培育5个数字化车间试点示范。深化传统产业集群分行业智能化改造推进机制,明确实施目标和项目清单,2025年实施纺织业、家纺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等优势传统制造业分行业智能化诊断改造,通过线上远程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实施诊断服务,力争三年实现规上企业全生态链智能化诊断全覆盖。(责任部门:经发中心)
(二)实施产业集群提升计划 实施培育千亿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动,完善集群治理机制,推进集群内企业、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集聚融合发展,打造千亿级前沿材料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发展化纤新材料、橡胶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和产业链延伸。

4.优势再造调结构工程。按照“培育产业链条、领跑国内同行、提升全球影响”的目标定位,以强链、补链、延链、建链为总抓手,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网络,增强产业链条整合力,加强大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协作,促进“制造+服务”融合发展,提升产业自主可控率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链整体跃升,新兴产业实现链式扩张。加大先进装备制造、智慧安防等产业引育力度,加快培育形成面向未来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重点产业强链补链。围绕化纤、装备制造、数字产业梳理一批强链补链重大项目,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链竞争优势、提升制造业集群优势为目标,进行靶向扶持,重点突破,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的主导力和控制力。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基于互联网的 “双创”平台,构建产业链“双创”新生态,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和产业链上下游全流程协同。2025年力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达到20家。(责任部门:经发中心)
5.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工程。深化高新企业“育苗造林”工程,深入挖掘优质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加快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补链产业创新短板,有效提升协同创新成效。2025年全镇R&D经费支出超5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XX家。深化“标准化+”“品牌+”,增强企业标准意识,支持集群龙头企业制定领先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建立健全品牌培育、发展与保护机制,实施“品字标”品牌(制造业)培育计划。2025年培育创建“品字标”企业品牌1个,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标准2项。(责任部门:经发中心、市场监管分局)
(三)实施低效用地改造计划 依托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系统,实施多维度智能化区域评价分析监测,实现工业用地智慧化监管,提升经济资源要素高效配置,推动存量土地要素、能耗空间、环境容量向优质产业项目倾斜。以亩均税收5万元以下、占地10亩以上规下企业为低效用地标准,到2024年实施800亩低效用地改造提升。

6.园区有机更新工程。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参与、政策扶持、综合施策”的原则,对园区内低效用地企业实施改造提升,通过政府承租或收回二次开发、收购重新出让、用地转让、收购储备、司法拍卖、增加容积率改扩建厂房等形式加强工业项目周期管理,通过低效工业用地内涵式挖潜、集约化利用、规范化流转和优质项目导入,实现工业园区“二次创业”。2025年完成园区低效用地有机改造提升100亩,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亩均效益水平,打造品质型园区提供有力保障。(责任部门:经发中心、国土资源所、应急管理办、市场监管分局、综合行政执法分局、环境保护二所、水务集团某营业所、整治办、某税务所、供电公司某营业所)
7.“退散进集”攻坚工程。加快推进园区外工业企业“退散进集”。坚持问题导向,紧密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环境综合整治等中心工作,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统筹推进。对规划不符合、产能淘汰类、存在违法建筑、环境保护不达标、安全风险隐患大、群众反响强烈的园区外低效企业率先依法予以整治关停,对厂房和土地进行征收复垦。2025年力争完成腾退园区外低效用地120亩以上。(责任部门:经发中心、财政办、国土资源所、应急管理办、市场监管分局、综合行政执法分局、环境保护二所、水务集团某营业所、整治办、某税务所、供电公司某营业所)
8.小微园区提升工程。按照“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集约建设、高质量集聚项目、高效能管理服务”的要求,加快建成布局合理、产业鲜明、配套完善、运营多元、绿色安全、管理一流的小微企业园(两创中心)。通过低效用地腾退、闲置厂房改造、全域整治、村级抱团等方式,充分挖掘存量工业用地及标准厂房资源,创新多元化投资机制。建立企业准入和退出的评价管理机制,制定小微园厂房出租价格标准和企业奖惩办法,使小微企业“进得来、留得住、长得好、退得出”。着力提升小微园的规范化、智慧化、特色化、高新化建设水平。2025年新建小微园不少于1个,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新增小微企业入园30家。(责任部门:经发中心、国土资源所、应急管理办、环境保护二所)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建立某镇先进制造业提升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经发中心主要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财政办、人力社保所、国土资源所、城建中心、应急管理办、市场监管分局、综合行政执法分局、环境保护二所、水务集团某营业所、整治办、某税务所、供电公司某营业所等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发中心,专门负责日常指导、协调、推进、督查和考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明确工作目标,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二)机制保障。经发中心主要负责先进制造业提升工作的组织协调、督查推进工作;
协调产业发展重大问题并统筹衔接相关发展规划;
负责产业项目招商机制保障;
负责制造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国土资源所负责项目土地资源要素保障,提高项目开竣工和闲置土地处置率,对腾退土地及其指标进行规划、分配和利用;
应急管理办、市场监管分局、综合行政执法分局、环境保护二所、水务集团某营业所、整治办、某税务所、供电公司某营业所负责对低效用地企业加强指导监管力度,落实要素差别化政策,综合施策倒逼低效企业转型升级;
财政办主要负责相关先进制造业政策集成和“退散进集”政策资金保障;
人社所负责制造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培养招引保障;
市场监管分局负责企业品牌质量提升。

(三)要素保障。相关职能部门要围绕土地、能耗、排污权等要素,分别制订要素保障实施方案,根据项目投资规模、亩均产出、技术领先、品牌影响等进行综合评分,科学配置要素,推动要素向重大项目倾斜,特别重大项目实行资源统筹保障,发挥金融机构“稳定器”作用,各金融机构要创新和优化金融服务。

(四)监督保障。以打造“标准地”改革闭环为目标,抓项目投产达产,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将“标准地”监管与公共信用评价、亩产效益评价、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数字政府建设有机结合,倒逼企业拿地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

(五)环境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标准化流程,为企业在投资落户、开办经营、工程项目审批、资本市场对接等环节提供优质高效、便利化的服务。进一步完善“最多跑一次”改革,服务再优化、通道再简化、办事再互联网化。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提升”工作宣传力度,及时宣传推广先进企业的经验、案例,强化示范引导。

本文链接:https://www.gxcjt.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5644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23 易达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20004951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