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易达范文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2年市委书记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完整文档)

时间:2022-10-07 14:55:05 浏览次数:
导读: 同志们: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了2021年全国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市委书记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年市委书记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完整文档)

二、科学谋势蓄势,准确把握打好收官战、谱写新篇章的目标要求

同志们: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了2021年全国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李克强总理深入阐释了2022年全国经济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政策,具体部署了主要工作,针对性指导性非常强。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书记、**省长对做好2022年全省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将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等贯通起来学习,深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经济思想的领悟更深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更清了,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的方向更明、信心更足了。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精神上来,凝心聚力、真抓实做,奋力谱写新时代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下面,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切实增强信心决心

回顾2021年,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这一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做到了“两个维护”,砥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代会**团审议和视察**时的重要讲话,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瞻远瞩和殷殷嘱托,进一步明确了前进方向、汇聚了强大动力;
我们积极谋势蓄势,从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到打造引领全省发展的新引擎,**发展的定位更高了、空间更广了、机遇更多了。一年来,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持续向好。一是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市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等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预计增长8.1%。二是结构调整持续深化。三次产业结构预计为5:44.9:50.1,“三产超二产”的格局比较稳固;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固定资产投资,“新兴超传统、消费超投资”的态势日益显现。成功入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三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自创区自贸区高新区“三区融合”加快推进,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创新和开放平台落地建设,“放管服”改革、党政机构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评价居全省第二,改革开放创新“三力联动”更加强劲。**都市圈规划建设实质性启动,一中心、六组团、南部四县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城乡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省市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是年度计划的1.3倍,城市轨道交通等在建项目顺利推进,呼南高铁豫西通道等前期项目取得进展,为**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民生改善扎实推进。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市定民生实事全面兑现,“书香**”、幸福“乐道”、小游园、停车场、集中供热、农村寄宿制学校、老旧小区改造等都办到了群众心坎上,就业、物价总体平稳,社会大局稳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成绩来之不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的结果,是中央、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带领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对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展望2022年,**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首先,我们有显著的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我们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特别是我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党的科学理论,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能够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能够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要我们按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部署要求,坚定制度自信、推进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就一定能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其二,我们有趋好的外部环境。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既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的外部压力,也给世界经济增添了信心。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变。**的比较优势显著上升、战略潜力逐步释放、发展支撑持续强化,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的势头良好。其三,我们有重大的政策利好。国家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大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适度,财政、货币政策将同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中部地区崛起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两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省委省政府将出台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自创区、自贸区等的先行先试效应持续显现,政策红利将不断释放。其四,我们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在制造业、科技创新、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明显。这些年,我们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既探索出富有**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又不断厚植优势、补齐短板,物质技术基础更加厚实,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巨大;
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广大干部的领导方式、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正在转变,学、严、干的氛围日益浓厚。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有条件、有底气、有信心不断开创**发展新境界。

同时也要看到,我市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从宏观形势看,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2022年可能呈现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债务、高风险的特征。中美经贸摩擦未来走向仍有较大不确定性,美国在打压我国发展问题上不会收手罢手,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从自身情况看,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投资增长后劲不足,产出率相对较高的工业技改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偏低,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明显回落。传统消费进入瓶颈期,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还不够强劲。企业综合成本上升压力依然存在,融资、订单等问题比较突出,实体经济发展遭遇不小困难。金融风险、企业债务风险、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个别地方基层财政运转困难。二是转型发展任务比较艰巨。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特色农业规模偏小等问题依然突出,能源原材料、高耗能工业占比不降反升。科技创新能力依然不足,对外开放水平依然不高,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不少。污染防治形势比较严峻。三是基础能力建设仍有短板欠账。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养老、托育等公共服务,离**的城市定位还有很大差距,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比较突出。这是**集聚要素资源、强化辐射带动的突出制约因素。四是抓工作的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需要加强。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不愿干、不敢干、不会干问题,不敢担责担难担险,不去“钉钉子”“剥洋葱”“透竹竿”,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总的来看,**发展的态势是不断向好的、机遇是不断涌现的、优势是不断厚植的、潜能是不断释放的,但问题和挑战依然不少。我们要客观、全面、辩证、积极地研判形势,坚定信心决心、保持定力毅力,顺势而为、顶压而行、迎难而上,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只要全市上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就一定能在打好收官战上取得决战决胜的成绩,在谱写新篇章上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准确把握目标要求

2022年是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们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的关键之年,既是决胜期、也是攻坚期。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紧扣实现“四高一强一率先”奋斗目标,聚焦“发力都市圈、提升辐射力、打造增长极、形成新引擎”,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加快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202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值增长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5%和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5%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1.6和2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节能降耗、污染防治完成省定目标。

确定这样的目标,主要基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体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考虑速度、结构、效益、民生等指标,就是要持续强化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导向,既着力稳定经济运行,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确保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二是体现**发展更高定位的要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是发力都市圈、提升辐射力、打造增长极、形成新引擎的现实需要。当前,**发展的增长点越来越多,要“跳起来摘桃子”,使经济发展与城市定位相符合,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符合。三是体现应对严峻复杂形势的要求。部分经济指标预期增速较2021年实际表现有所下调,这是根据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实际确定的,也有利于我们把精力更多用到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上,用到补短板、强优势、防风险上。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现着工作导向,引导着社会预期,影响着发展信心。各县(市、区)要统筹考虑需要与可能,合理安排、加压奋进,力争取得更好的结果。

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着力做好“结合”“转化”文章。实际工作中,要把握好四个方面:

一要更加注重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时代抓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不能笼统、简单、概念化地大喊发展口号。这些年的实践证明,我们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不仅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还卸下了包袱,闯出了新路,提高了发展质量和效益。要紧紧扭住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决不能再回到简单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老路上去,决不能再回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搞所谓发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中央明确提出,能否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是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一个重要尺度。对此,必须想明白、弄清楚、做到位,决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二要更加注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就是要全面做好“六稳”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就是要围绕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在重点工作、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对**这样的经济总量和增速,稳住了本身也是“进”。要处理好“稳”与“进”的辩证关系,使“稳”和“进”有机统一、良性互动。尤其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补短板、强优势上下功夫。对**在制造业、科技创新、文化等方面的优势,要持续放大,不断巩固传统优势、培育新的优势、塑造综合优势;
对生态环境、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短板,要加快补齐,避免出现“木桶效应”。

三要更加注重抢抓机遇谋势蓄势。“十四五”以来,我们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在全国全省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不断提升,各方面的期待越来越高、支持越来越多,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上向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更要把谋势蓄势摆在重要位置。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围绕**发展的更高定位,围绕“三个奋勇争先”要求,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提升发展思路举措。要科学谋划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积极向上对接,实现赢得上级支持与加快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要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问题是当前发展的瓶颈所在,也是下步发展的潜力所在。要聚焦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务求突破。在主攻方向上,要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深化新旧动能转换、补齐基础能力短板、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在具体路径上,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善于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着力解决有效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问题,着力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持久的拉动力。

三、着力抓好重点任务

要统筹好抓当前与抓长远、抓全局与抓重点,在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加快推进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上聚力加力、见行见效。

一要确保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增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更要把稳增长摆在重要位置,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要扩大合理有效投资。扩大合理有效投资,当前能增加需求,长远能改善供给,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结构效应。市里决定,2022年实施“9718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围绕9大体系近70个重大专项,推进实施1000多个、总投资超8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3000亿元的重大项目。与前些年相比,投资规模更大、项目质量更高了。各地各部门要围绕“97183”合理有效投资行动计划,倾力抓开工、抓进度、抓竣工,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要加强向上对接,力争一批项目进入国家、省里的大盘子;
要坚持和完善联审联批、领导分包、观摩督导、集中攻坚等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问题,确保项目如期落地见效;
要紧盯产业转型、动能转换、基础能力、乡村振兴、生态环保、民生改善等领域,加强项目谋划,动态调整充实项目库,确保项目建设长流水、不断线。

要激发消费潜力。**作为1亿多人口省份的经济发展新引擎,作为全年有1亿多游客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消费潜力巨大。要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要紧盯中高收入群体、“一老一小”、农村消费群体、外来游客等,针对消费者从“买便宜”到“买优质”、“买商品”到“买服务”的变化,扩大商贸、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托育等服务供给,积极培育电商消费、体验消费、定制消费、夜间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提供更多高品质、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要坚持“软件”“硬件”并举,加强消费领域基础设施、信用体系等的建设,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我们多次强调要对老旧厂区、历史文化街区、商业步行街等进行改造提升,打造新型消费载体,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抓好落实。

要倾力服务企业。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稳增长必须稳企业。要树牢“店小二”理念,开展常态化走访,深化地企合作,落实企业反映问题“列单、领单、办单、清单”机制,持续做好产销、银企、用工、产学研对接,把服务企业做得更精更细。尤其要强化分类指导,坚持一企一策,把该配置的资源配置好、该保障的要素保障好、该提供的服务提供好;
要突出降本增效,把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治理违规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综合成本;
要聚焦融资需求,加快推进“引金入洛”,加强银企线上线下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支持企业扩大上市融资,逐步缓解融资难题。

二要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优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症结。要坚持“四双联动”,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565”现代产业体系。

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针对制造业发展仍处于“旧力减弱、新力将生”交替期的实际,大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结合好产业与院所、统筹好军工与民用、对接好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好制造业与服务业,切实挺起制造业这个脊梁。要抓结构调整。坚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上规模、产品和服务创品牌,着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高端石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抓住**入选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等机遇,深入推进以智能化为引领的“三大改造”,全面提升企业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
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抓住国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等机遇,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要抓集群发展。推动六大产业园建设提速提效,持续补链延链强链,加快形成更多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对**石化炼油结构调整、格力空调冰箱洗衣机、银隆新能源汽车、忠旺集团铝精深加工、中信重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重点项目,要抓紧抓好,把产业转型升级和集群发展落到实处。对产业集聚区,要坚持以特色、亩产、生态论英雄,加快实现“二次创业”。要抓主体培育。持续实施重点企业提质倍增行动和“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形成更多超百亿的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产品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的优质企业。前不久,市里认定了首批20家“隐形冠军”企业,要多培育一些这样的生力军。

要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乎乡村振兴全局的深刻变革。全面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行动,着力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精深加工、乡村旅游、沟域经济、富硒农业等,持续实施优质杂粮、蔬菜、水果、核桃、中药材“五个百万亩”行动计划和畜牧产业振兴计划。需要强调的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要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靠规模保质量、闯市场、防风险、提效益;
要以打通产销对接渠道为支撑,建立健全农村市场体系,确保农产品既卖得出、又价格好。

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结合促进消费,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的同时,立足**制造业优势,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特别强调的是,深化文旅融合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有力抓手。要立足保护、抓好传承、推进弘扬、深化融合,大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行动,积极融入黄河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着力抓好隋唐**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之都”、沿黄旅游精品带等的建设,持续办好中国**牡丹文化节、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世界古都论坛等活动,加快实现文化旅游“三个转变”。要按照“快进、慢游、长留、缓出”的理念,把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好,把重点文旅产业园建设好,把文创产品开发好,加快推动文旅与科技、生态、体育、休闲、研学等深度融合,实现全景引客、全时迎客、全民好客、全业留客。

三要着力深化“三力联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要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根本动力来自改革开放创新。

要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走好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发展之路。要强化龙头带动。推进“三区融合”和自创区“一区多园”建设,加大政策先行先试力度,及早实现从总体“跟跑”到全面“并跑”、多项“领跑”的跨越。要抓好要素集聚。用好“市自创30条”、“1+4”人才政策等,持续实施“河洛英才计划”“河洛工匠计划”,更加积极有效地集聚创新人才;
持续推进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加快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和各类创新平台。当前,国家正在调整创新资源布局,组建首批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我们要积极谋划争取。对智能农机、生物医药、有色金属、轴承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科技金融大市场、科技中介超市等创新服务平台,要真正建好用好。要加强科研攻关。聚焦产业转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高铁轴承、工业CT、特种机器人、农机装备、矿山装备、盾构机等领域有基础有优势,要力争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要激发创新活力。在科研经费分配、科技创新激励、科研人员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加快打通“四个通道”、促进“四链融合”,形成有利于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的体制机制。

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开放。省委明确要求,**要坚持开放引领,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要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构建现代开放体系,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要拓展开放领域。坚持外事外资外贸外经一起抓,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加快实现由工业领域开放向工业、科技、文化、旅游、教育、卫生、农业等多领域开放转变。在“引进来”上,要紧盯国内外500强、行业50强,推动精准招商向高端化迈进。在“走出去”上,要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走出国门,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要提升平台优势。围绕推进陆海空网“四路协同”,高水平推进自贸区建设,争取综保区等尽早获批,抓好铁路、航空口岸和中亚班列等通道建设,推进中欧科创园、中德产业园等重大园区建设,以大平台大通道支撑高水平开放。自贸区作为**对外开放的龙头,要加快建立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体系,争取在制度创新上取得更大突破。要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对外开放的晴雨表,也是**发展的“命门之穴”。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2022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市委提出的“五个着力”,聚焦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在体制机制弊端上做“减法”、在加强服务和监管上做“加法”,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尤其要持续深化“一门一窗一次”改革,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推进政务流程再造,提高行政服务效能。国务院已经出台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的意见,有关部门要抓好落实。

要以更大力度深化改革。聚焦影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障碍、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以制度建设为主线,统筹推进改革扩面、提速、集成。要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结合推进“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紧盯影响基层治理效能的突出问题,不断创新和完善基层治理制度。要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支持服务驻洛央(省)企改革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要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最近,中央出台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要切实抓好落实,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审批服务、降低税费负担、强化要素保障、保护合法权益,让政府服务“实”起来、企业家地位“高”起来、民营经济“活”起来。要统筹抓好其他领域改革。深化农村“三块地”等改革,不断激活农村发展活力。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深化土地改革,用好中央改革土地计划管理方式的政策,盘活存量土地,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统筹抓好医药卫生、教育、文化等领域改革。

四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大,越要兜牢民生底线。要始终以百姓心为心,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批评和建议,持续深化为民服务“三大行动”,着力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致力保基本。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七个有所”不断实现新突破。尤其要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抓好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义务教育“城镇挤、农村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等问题,持续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推动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要加快推进健康**建设,抓好重大疾病防控,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打造区域医疗中心,让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要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和租赁住房建设,加强困难群众住房保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要做好各类困难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落实政策、加大投入,筑牢社会保障底线。要着力提品质。顺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挥市场供给灵活性优势,深化医疗、养老等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增强多层次多样化供给能力。要持续办实事。我们每年都集中力量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得到了群众认可,要持之以恒抓下去。对2022年的民生实事,定下来后要有诺必践,决不能失信于民。

四、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为打好收官战、谱写新篇章提供坚强保证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要切实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重在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必须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一切工作都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坚决防止各种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问题,以实际行动维护党中央一锤定音、定于一尊的权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必须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党组)要管大事、议大事,把上级决策部署与本地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好思路举措,协调好各种关系,树立好正确导向,确保工作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要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工作的体制机制,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各地人大、政府、政协等党组要认真落实本级党委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步调一致开展工作。

二要着力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从制度层面解决基础性、关键性、要害性问题。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要不折不扣落实好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加强经济治理提供了重要遵循。要以对基本经济制度的坚持和落实,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根基。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要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制度创新。比如,在创新发展上,要着力深化“三区融合”,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迸发。在对外开放上,要聚焦商事制度、贸易监管制度、金融开放创新制度等,加快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城乡融合发展上,要着眼破除户籍、土地、资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制度障碍,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实现生产关系的新突破、生产力的新跃升。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要强化制度执行。各级党员干部要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都要看是不是以制度规范为准绳,坚决在制度轨道上推动工作。

三要全面提升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具体本领。当前,我们要做的工作越来越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综合能力,也要提升处理每一个方面事情和每一项工作的具体本领。要自觉找差距、补短板,增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意识和能力,成为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要抓学习促提升。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对经济工作重大方针政策的学习,对抓经济工作专业知识的学习。比如,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通过改革破除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把蛰伏的发展潜能激活”、“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等要求,要真正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要抓调研促提升。切实掌握调查研究的基本功,做到问题和重点工作在哪里、调研就跟进到哪里,切实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市委多次强调,要针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给我们指的路、点的题抓好调研,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落实。要抓实践促提升。大力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尤其要善于观大势、谋大局、抓大事,善于从全局上分析研究形势,谋划和推进所主管地方、所分管领域和部门的工作,善于把上级决策部署转化为地方和部门的具体任务,抓好各领域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通过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推进一项项具体工作,为全局工作服务。

四要不断强化抓工作的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市委已经多次对强化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当干部就要有担当”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抓落实作为开展工作的主要方式,将守初心、担使命体现在强化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上。如何衡量落实力执行力穿透力?一要看是不是做到了真抓实做。抓任何工作都要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真正想到实处、谋到实处、干到实处,拿出真招实招,敢于攻坚克难,不能只说不做、说多做少,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二要看是不是打通了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对职责范围内的事,要扑下身子、亲力亲为,勤于到基层一线吹糠见米、通透竹竿,不能浮在表面、出现棚架。三要看是不是强化了“马上就办”的行动自觉。对部署的事、认准的事,要抢时间、提速度、保节点,能今天办的决不拖到明天,决不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遇到重大风险挑战、重大工作困难、重大矛盾斗争,要第一时间进行研究、拿出预案、推动工作,决不能回避、绕着道走,更不能胆怯、惧怕。四要看是不是保持了久久为功的定力。我市产业转型工作之所以两次受到国务院表彰,就在于能保持定力、一抓到底。推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咬住目标不放松、扭住重点不撒手,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不达目的不罢休。

同志们,收官战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新篇章的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gxcjt.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4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24 易达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20004951号-1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Top